正文 淺談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中德育的滲透(1 / 2)

淺談中職護理專業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德育研究

作者:孟昭民 王紅

本論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德育積分在課堂教學中的量化研究》的成果論文。項目批準號為GH11455。

摘 要:中職護理專業學員多為初中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至關重要。但德育教育不是孤立的,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德育,能培養學生規範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進教學的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授課教師的潛在優勢,使教師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當中,既教書又育人,使德育與教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培養全麵發展的實用型護理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教學;德育滲透

作者簡介:孟昭民,男(1977.10.24-),籍貫:吉林省大安市,職稱:講師,學曆:大學本科,從事工作:教學。單位:吉林衛生學校。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我校是一所中等衛生學校,護理專業是我校的拳頭專業,學生多為初中生,年齡和專業特色決定了在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上將不同於一般的大學,也有別於一般的職校。但不論將來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進入什麼行業,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自然人是首要的。而這其中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所以,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恪守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走特色精品教學之路的教學宗旨,把德育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得德育與教學如同一輛馬車前的兩匹馬並駕齊驅。在教學中即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習慣,又促進了教學的開展;為培養新形勢下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在此,將自己多年來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一些感想做以總結,與同仁們共同商榷。

1德育的內涵與本質

什麼是德育?為什麼要進行德育教育?如何進行德育教育?是有關德育的三個根本問題。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麵施加影響的活動。狹義的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德育的本質和內涵就是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出進行道德學習的環境、條件,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為德育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所以,德育的本質和內涵的實現需要融入到教學的每一環節中才有可能完成。

2德育與教學的關係

學校工作是個係統工程,德育與教學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麵,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相輔相成。任何教材都潛在具有德育意義,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涵蓋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德育教育的組織實施不僅要靠“兩課”教師和德育工作者,還要充分挖掘授課教師的潛在優勢,教書育人、先教做人、後教做事。這是法律賦予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應盡的義務[1]。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中去”。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2],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這一主渠道,掌握德育教育的思想、內容、方法,重視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並貫穿於教學全過程[2]。所有教師都有實施德育的責任。德育作用的發揮依靠每一個教師真實、真誠地對待學生。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相互作用的所有內容。教育者如果僅僅完成了學科的教學工作,並不代表已經完成教育任務的全部,因為教育的目的不隻是掌握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全麵素質。

3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的必要性

巴甫洛夫指出:“我們的教育,教學,任何紀律,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都是一連串的條件反射。”在教學中對學生的亮點“小題大做”,對不足“大題小做”,發揮與利用德育的“蝴蝶效應”。利用條件反射這種生理現象放大學生的亮點,並反複強化。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規範的行為舉止,乃至形成良好的習慣,人格不斷完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也將帶動學習成績不斷提升,終生受益。同時糾正不足,使這種不利的條件反射逐漸淡化、消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德育,挖掘每個學生的亮點,讓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麵展現給學校、家長、教師、同學,樹立他們的自信,通過記錄他們的點滴進步,給學生創造長久發展的空間,有助於他們成長。課堂應是實行德育的主陣地,應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戰場。德育是一項實實在在、點點滴滴的工作,它必須落實於學校教學工作的每一環節,才能帶來良好的人文效應,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各方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