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生自主“參與”、“激勵”:
學生“參與”,“參與”指的是兩個方麵。一是指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自主權,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中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表現欲,想讓被別人認同,被別人肯定和看重。在改革期間,我會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參與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大膽地說自己的想法,最終部分學生可以上講台。這樣不但講解的學生能真正地掌握知識,還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更好地努力。二是指學生參與到考試成績評比中,班內分為三個小組,每次的檢測成績都由自己小組成員豋統,算出自己本組的平均分數,進而進行橫向比較,在整個的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很關心自己成績,不但引起了對自己學習的重視,也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分析法:
查閱相關文獻,利用網絡讀取相關資料,充實研究課題。
(2)、狀態觀察法: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方麵的觀察,仔細體會學生在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做出相關記錄。
(3)、階段檢測法:通過階段檢測,感受學生整體成績的變化以及個別學生性格的改善。
四、研究成果:
(一)和諧發展共存
1、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2、培養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3、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
4、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鍛煉。
(二)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1)教師的賞識、激勵的教育觀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2)教師賞識的語言、尊重的目光打破了師道尊嚴,講究師生平等,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預先設置的限製減少了,便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為學生提供了具有開放性和選擇性的發展空間,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意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在小學數學中年級教學中運用參與、激勵教育法的研究我們認為勢在必行,因為孩子的學習往往沒有內動力,教師采用有力的激勵手段 ,可以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習成為快樂的事情,在自主參與的狀態下,學生可以真正體會感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現今的環境中,什麼樣的教育手段最有效,還是值得我們去共同研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