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2 / 2)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素質培養

我國經曆過很多的課程改革,在最近的改成過程中,很長時間壓在我們身上的教學大綱已經變為課程標準。目前,我們要做的就行研究這個標準並深入執行這個標準。但是部分教師卻不願意進行順應時代的變化。這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是舊思維、舊觀念、舊方法的應試觀念根深蒂固,其次是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過於陳舊不適應社會發展。再者就是對教學參考書過於依賴。接著就是眼光不夠開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最後就是舊思維方式紮根太深。所以說,這些情況嚴重阻礙了素質教學的推行和教學改革的進行。這就要求廣大教職員工建立新標準、新要求、新型化。新時代對於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1、觀念必須更新首先是要發現應試教育的不完善之處,其次是必須要有新型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要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全麵;二是開放;三是要反思。再次是要刻苦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修養和能力:一是要有懸著教材的能力;二是獨立自主刻苦鑽研;三是要教師要能認識教學參考和他人之說的正確與錯誤,妥帖與否,而不迷信盲從。最後,思維要兼容並蓄多視覺。

四、加強學生自身素質鍛煉,從“學會英語”向“會學英語”轉變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如果你送給別人一條魚,那麼接受這條魚的人吃完後,什麼也沒有剩下。如果你不給他魚而是選擇交給他捕魚的本領,那麼對這個人的好處會更大。這個故事講的正是學習的道理。具有會學本領的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學會英語隻能是量的積累,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沒教的,學生則不知道。而會學英語則是質的飛躍,學生不但學會了教師教的英語,而且會學教師沒教的英語,對某些方麵的知識則可能是無師自通。這正符合我們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下工夫: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要加強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再次是要加強培養學生歸納的能力。接著是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最後是要培養學生的好習慣。要知道好習慣是成功的開始。所以說,應該讓學生逐漸養成一些好習慣。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離不開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要加強素質教育的實地培養,同時還要了解和掌握該民族的文化知識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僅局限於教授英語詞彙、語法、句型等語言知識,更應該注意向學生介紹這門語言的載體——文化,以此提升學習興趣。因為“外語學習就是適應一種新文化”的過程,而提高了興趣,對於堅持學習英語是很有幫助的。讓我們用英語文化把學生深深地浸泡在英語學習的世界裏吧

參考文獻:

[1]、 戴煒棟.外語教學法的機遇與挑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 鍾啟泉.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翟文明.閱讀力提高手冊[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 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 鍾啟泉,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