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特殊能力培養(7)(1 / 2)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許多家長不惜血本地支持孩子學琴、學畫、學電腦、學唱、學舞蹈。他們期望孩子能夠掌握一技之長,並通過這些提高自身素質。然而,令人遺撼的是許多家長在攀比的心理作用下,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從而違背了兒童的生長規律,使孩子的個性不能得以發展。正如公益廣告說的:“別忘了,他們還是個孩子。”心理學的實驗表明:進行學習培養的必要前提是生理的成熟。如果不考慮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及狀況而過高地要求孩子,過早地教孩子學習都是抹殺孩子天性的做法。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毫無益處。有時甚至毀了孩子一生。做為家長,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是有遠見的,是值得稱讚的,但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興趣,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與引導,要順應其個性,尊重保護孩子的天性,幫助和引導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童年。具體做法如下:

(一)了解孩子的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愛。做為父母,平時需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多與孩子聊天、溝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與興趣。

(二)不要隻致力於讓孩子接受某種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而是讓孩子全麵自由地發揮興趣、特長和愛好。培養孩子對科學、藝術的熱情,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

(三)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對某些藝術才能的萌芽,因勢利導地為其創造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切不要將家長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家長們多多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端正審美教育目標美育要培養孩子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創造能力,使孩子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造就全麵發展的新人。家庭審美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多方麵的,切不可把美育的目標局限於讓孩子掌握一兩種藝術技能。為此,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全麵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孩子某一方麵藝術潛力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整體審美素質的提高上,如果在孩子片麵發展某一兩項技能就像在沙漠中建造大樓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些家長不注意孩子整體審美素質的提高,隻讓孩子拚命學習一種樂器或者繪畫,是培養不出來演奏家和畫家的。1998年第八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首次設立了綜合素質考試,意為提高歌手的人文素質,引起了熱烈的反應。有心讓孩子在藝術領域成才的家長應當從傳授審美知識、欣賞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用藝術表現美,在生活中創造美等多方麵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為其將來成為藝術家奠定寬厚的基礎。

慎重決定學習藝術項目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掌握一兩種藝術技能。那麼讓孩子學哪一種藝術呢?或看先學哪一種後學哪一種呢?如果家長隻是把學藝術作為孩子的一般性娛樂,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學藝術達到較高水平,並成為特長的話,就應認真考慮了。首先要了解孩子智力的特點。通常直覺形象記憶發達的孩子對形狀、圖畫、顏色、聲音的記憶較好,適於學習藝術;而抽象記憶發達的孩子,對詞、概念、數學、記憶較好,這類孩子的藝術潛力不大。進一步說,在直覺形象記憶力發達的孩子中,有的偏重於聽覺型,有的偏重於視覺型,前者適於學習音樂,後者適於學習美術。其次要看孩子的興趣,有藝術潛力但沒有興趣的孩子也是學不好藝術的,因為學藝術必須付出真情,家長要設法調動起孩子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再者,就是家庭條件,包括父母有無藝術特長,家庭經濟實力,家庭空間大小等。家長要根據上述基本條件,慎重決定孩子學藝項目,必要時,應請藝術專業教師作參謀。

就一般家庭而言,讓孩子學電子琴是一種比較好的藝術形式。因為電子琴體積小、價格適中(普通電子琴每台500~800元),多數家庭都買得起;電子琴樂曲活潑輕鬆,具有現代風格,多數孩子都很喜歡;電子琴入門不難,通過對簡易節奏、短小旋律的練習,對五線譜的認識和運用,對電子琴速度、節奏、音色、音量等鍵鈕的掌握和指法的訓練,孩子就能彈奏一般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