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父母怎樣愛,孩子才快樂(4)(2 / 3)

5.教孩子學會爭取正當權益

雖說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難免會吃點虧,人要學會寬容和忍耐,但是性格過於懦弱,將悶氣、委屈等情緒都埋藏在心裏,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父母也要從小試著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教會孩子一些爭取正當權利的方法。比如說:孩子很想參加運動會,老師卻不給他機會參加。此時父母就要教育孩子主動與老師溝通,替自己爭取機會。

孩子不快樂,父母怎麼辦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為了幫孩子找回心理上的快樂,孩子要減負,家長要加負。孩子減負,關鍵在於減輕其心理負擔;家長加負,關鍵在於加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

“孩子似乎早戀了,但是我們做父母的根本無法跟他溝通。”“孩子看上去天天像有心事似的,我們幹著急沒辦法。”不少為人父母者在麵對孩子時似乎總是束手無策,再三歎息“現在的孩子真是難帶啊”。在衣食早已無憂的今天,孩子們為什麼感受不到幸福,體會不到快樂呢?原來,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

第一,孩子要減負家長要加負。在教育界一直為孩子學業減少負擔的同時,不少孩子依舊產生鬱悶、抑鬱傾向,許多是孩子內心的壓力直接導致,而這壓力的源泉往往來自父母。

第二,孩子麵前別說配偶壞話。在現實中,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問題家庭和單親家庭,其中,不少孩子因此產生喪失愛、被遺棄、不安全的感覺,就很容易患上抑鬱症等心理障礙。專家特別提醒,夫妻間的裂痕不能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少夫婦在孩子麵前爭著說對方的壞話,甚至讓孩子仇恨對方,這就會刺傷孩子的心靈,因為對孩子來說,無論怎樣,一個是親生父親,一個是親生母親,孩子根本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所以,如果夫妻感情破裂,不得已非要選擇離婚,父母不應該自私地考慮自己的得失,而應采取克製、理智、心平氣和的態度告訴孩子,即使父母親今後不在一起了,父母雙方仍然關心他、愛他。哪怕將來出現了繼父或者繼母,父母仍會愛他,讓孩子逐漸接受這一事實,完成心理上的跨越。如果處理好了,單親家庭對孩子隻能算多了一次特殊的經曆,心理上的負麵影響不會太大。

第三,不要輕易判斷孩子早戀。早戀行為是被心理學家否定的,但同樣被心理學家否定的是家長對早戀的擴大化,無端把純潔的友情當成愛情,也會傷了孩子。這些家長把早戀視為洪水猛獸,戴著有色眼鏡對孩子正當的交往嚴加幹涉,在同齡人麵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厭學、厭世,出現抑鬱傾向。孩子是非常需要到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當中去交往的,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對性產生了好奇,這不僅要求父母恰當地給予性教育,還要求父母正確區分戀情和友情。兩者的區別在於戀情是帶有排他性的,友情是沒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說兩個人在一起,不允許第三者參與,這就帶有排他性,這就叫做戀情;兩個人在一起交往,希望別人參與進來,這就叫做友情。所以,孩子之間不管是和男的接觸,還是和女的接觸,隻要不帶有排他性,就叫做健康的好的感情,父母就要支持。

孩子從小性格的形成與父母早期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想讓孩子快樂一生,父母也要從小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

1.讓孩子自己選擇

讓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他形成快樂性格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父母在大多數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讓孩子做決定也無妨。

2.與人和睦相處

與人關係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父母可以盡量安排孩子常與別的孩子一起玩。

3.別把孩子寵壞

給孩子太多會令他們誤以為追求物質就是快樂之源。

4.培養廣泛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