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愛?不是強迫的愛,也不是溺愛,不是帶有功利心的愛,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愛。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真愛。父母的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
冰心女士曾經說過:“有時候,母愛並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比如‘小皇帝’的出現,就因為母愛不健康。‘小皇帝’是獨生子女,什麼東西都自己享受。所以,從小要培養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質,有東西與別的孩子一起享用,那樣才好。”當然冰心女士希望孩子得到是父母的真愛。因為隻有在孩子的心裏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所以,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的時候,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嗎?
父母的責任,不僅僅在於撫養孩子成長,更在於用真愛哺育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我知道,很多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其實都特別愛孩子,但是愛的結果卻很悲慘。有個老奶奶特別疼愛她的孫子,為了哄孩子吃飯,竟然趴在地上讓孫子當馬騎!孫子騎到一半覺得不過癮,提出要像騎真正的馬一樣,用繩子拉著“馬”脖子、手裏拿著鞭子趕著“馬兒”走,老奶奶居然也同意了!結果勒脖子的活扣變成了死扣,越勒越緊,勒得老人喘不過氣來,話也說不出來。最後,老人就這樣被自己的親孫子活活給勒死了!
過去家裏的孩子多,教育也比較粗放,“東方不亮西方亮”,一個不成才,“倒”下一個還有幾個,教育比較寬鬆。現在就不一樣了,一家隻有一個,“倒”下一個等於全部倒下。所以,每個孩子都要成才,都要實現成功的夢想,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
雖然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現實生活中父母感覺到問題很多,感覺教育孩子很難,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脾氣大、難教育。今天的哪一個孩子不比父母小時候生活得好?可是孩子沒有父母當年努力,沒有父母當年聽話,很難教,而且孩子對父母還有很多很多的不滿意,這讓今天的父母感到比較頭疼。父母怎樣給孩子真正的愛和幫助呢?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心中有很多想法是父母不了解的,父母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與所想,對孩子的教育才可能到位,從而產生積極的效果。小心彈簧越壓越緊,父母對孩子的愛過度了,孩子就有可能對父母敬而遠之。
2.不要溺愛孩子
父母把滿腔的愛心全都傾注在孩子身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們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把過多的愛放到孩子身上,時間長了,隻會把孩子“淹死”。
3.對孩子永遠保持耐心
孩子的成長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所以兒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這是規律。當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更不要訓斥孩子,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成長。等待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美。
最後讓我們記住教育專家盧勤的話吧,她說:“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兒愛他人的機會。別總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視孩子為小草,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懼怕你;更不要當傘,視孩子為小雞,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換個位置,換個形象吧!讓孩子做高山,孩子就會長成山;讓孩子當大傘,孩子就能頂天立地!”
學會向孩子說“不”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很多父母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恐怕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你一定要謹記“慣子如殺子”的古訓,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學會說“不”!
教育專家認為,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滿足,遷就和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實際上是助長他們的“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我意識的無限膨脹,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感激父母,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父母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並非可以為所欲為,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長大後是經不住挫折考驗的,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應施以理智的愛,學會對孩子說“不”而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成長變化得很快,假如隻是一味地溺愛孩子,孩子以為父母會滿足他的所有要求,認為父母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樣就怎樣,有時甚至會根本無視父母的存在。他會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無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懂得與他人合作。
我們看看下麵這個男孩跟媽媽的對話:
“小海,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