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探索(1 / 2)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探索

教學研究

作者:邵留鋒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麵,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要從培養興趣愛好入手,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養成閱讀習慣,博覽群書,開闊思路,活躍文思,“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關鍵詞】培養興趣;重視指導;開展活動

由於初中學生年齡小,閱讀量少,並且缺乏生活體驗,閱覽書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嚴重影響閱讀的質量。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人從教學實踐體會到,應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一、從培養“興趣”入手,使學生愛讀書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

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聖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則

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3、隨機指導

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4、以讀為主,感受情感

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繁瑣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第一任務是讀,“以讀代講,以讀悟情”是閱讀教學之根本。語言文字的感悟,就是朗讀的感悟,學生隻有從語言文字中觸摸到作者情感的脈博,才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琴弦。

二、重視閱讀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後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學會讀書方法

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主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隻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後,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