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熱情之火剛剛燃燒起來時,就把它吹滅,甚至用水將其澆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於此。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到順利發展,他們就會成為天才。
但是,他們的這種興趣和熱情卻很少有得到順利發展的環境,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剛剛出土時就一腳將其踩掉,再冒出來時就再伸出腳將其踩掉,使其很少有順利發展的機會。其結果,天才便寥如辰星。但是,從威特、塞德茲、巴爾等的培養過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誠然,自古以來,像威特、斯特娜夫人等那樣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的並不多,盡管如此,在人類曆史上還是產生了很多天才。對這些天才的研究表明,這不僅是由於他們生來所具有的天賦所致,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幼年時期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沒有被踩掉,並得到了順利發展的結果。
但是,迄今為止,人們還不知道天才產生的秘密在於保護和激發孩子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熱情。一般認為天才猶如抽簽,幾千萬人當中隻能有一人被抽中。因而,孩子多被丟開不管,這不僅使他們在肉體上放任自流,而且在精神上放蕩不羈。努力培養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的父母幾乎沒有。然而,在良好的教育下,天才是可以大量湧現的,而好的教育,關鍵就在於助長孩子的興趣和熱情。
有人說,天才人物在努力的過程中就像是在做遊戲,意思是說,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興趣驅使所激發的熱情。隻有這種遊戲式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也隻有遊戲才能使能力發展。在這個意義上的天才的創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勞動來實現的。勞動的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發展。比如在我們一些工廠裏,工人每天勞動18個小時,但他們每天仍然在從事著純機械性的勞動,所以她們的能力是不能得到發展的。因此,做父母的如果要想使孩子有出息,就應讓他們多做遊戲。在人類曆史上,盡管許多天才在他們的熱情之火剛剛燃燒起來時就被他們的父母給吹滅,或澆滅了,但是,人類曆史上也留下了一些幸運的種子,這些生命力極其旺盛的種子因為他們的熱情之火未被撲滅,而熊熊地燃燒了起來。孩子的熱情之火一旦燃燒起來,以後就再也撲不滅了,熊熊之火勢可燎原。天才就是在這時產生的。
音樂家亨德爾的父親本來想把他培養成一名法學家。但是亨德爾從5歲開始卻對音樂入了迷。他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心想:“這還了得!”於是采取各種措施加以限製。甚至因為小學有音樂課,他父親居然不讓他上學。但是,由於亨德爾幼年時期的熱情之火已經旺盛地燃燒起來,想撲滅也已經來不及了。盡管父親竭力阻撓,但亨德爾仍然瞞著父親弄到一架古鋼琴,趁家裏人熟睡之時從床上悄悄地溜出來,爬上屋頂閣樓,在那裏苦練。
巴赫的故事也與之類似,他的哥哥也是音樂家,由於他嫉妒弟弟的才能,不給他樂譜。但是,那時巴赫的熱情之火已經燃燒起來,用任何辦法也已經撲滅不了了。於是他在深夜偷了哥哥藏起來的樂譜,在月光下抄寫下來。正因為這樣,巴赫才成為舉世聞名的巴赫。看來,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認識到愛護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十分重要,而且還必須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難以具備強烈的興趣和強烈的熱情。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興趣的幼芽可能會一再遭到踐踏,這樣,他們年齡越大,興趣和熱情被踐踏和泯滅的將越厲害。因此,實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於此。孩子越大,不僅在性格上越難具有對事物的興趣和熱情,而且他們的潛在能力———天賦,得以發揮的餘地也會越小。早期教育則恰恰可以彌補這一欠缺。
3.救救孩子:恨鐵不成鋼要不得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極度催逼自己的孩子,引起孩子逆反,於是,父母感歎“恨鐵不成鋼”,對孩子越來越嚴厲,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再來看看多湖輝的《幼兒才能開發》,在這本書中,介紹了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為什麼能成為世界大教育家?因為他小時候有一位與眾不同的父親。
鈴木上小學時,日本的升學競爭很激烈,所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鈴木的爸爸對他的成績要求卻不高,每門功課隻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麼行?”兒子不解地問。分數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
“60分怎麼不行?”爸爸反問道。
“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廠的產品合格就出廠了。既然你已經合格了,兒子,你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考第二名非要爭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爭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夠,非要次次一百分。兒子啊,兒子啊,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如果你成天想到的隻是考試分數,那麼,求知不就變成一種無盡的苦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