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製造業生死劫(1 / 1)

製造業生死劫

卷首語

作者:葉檀

產業轉移,最好的結果是,中國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東部地區成為服務、設計、研發基地。最糟的結果是,中國被排擠出下一輪產業鏈。

中國製造企業遭遇巨大困境,有可能產生產業空心化。香港地區產業空心化了依然可以成為服務業基地,內地製造業空心化則是個巨大的災難。內地人口多,適合高端服務、高端製造的專業勞動者少,必須靠大量中低端製造、服務企業吸納就業人口。

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今年停止招聘新員工。雖然有富士康內部人士表示,因蘋果減少訂單而在年初停止招工的鄭州園區已於4月恢複招工,但招工目的是為了返工蘋果退回的500萬部iPhone。富士康為蘋果代工淨利潤率僅為2%,蘋果業績不佳,富士康連蘋果的稀粥都喝不上,而今年的大部分利潤可能因為返工打了水漂。

蘋果與富士康各懷心思,都不想在對方這一棵樹上吊死。6月1日,媒體報道蘋果為了降低生產管理風險,已經將部分產品的代工訂單從富士康轉到另一家代工企業和碩。而據《紐約時報》報道,富士康正在多元化,以機械化、自主品牌脫離代工身份。同時有消息稱,富士康母公司將聯手美國科技公司Mozilla開發自有品牌手機,該手機將運行Mozilla的火狐操作係統。

富士康尚且如此,其他生產能力不如富士康的企業情況可想而知。資源性、周期性行業處於穀底,長三角、珠三角許多傳統製造企業苦苦掙紮,“緊縮病情”向大品牌、大企業蔓延,一些公司重回房地產利益鏈,已有原始積累的人早就移民轉移資產對衝風險,這些人手中擁有大量高息資金,最有可能一走了之。

國際中低端製造產業鏈重新配置是既成事實。我國人工、資源環境成本上升,人民幣彙率上升,國外大企業紛紛外遷,尋找低成本的國家,

日本近期在緬甸與當地政府合資興建占地2400公頃的迪拉姆工業園區,預計包括富士、夏普在內的眾多日係電子製造業工廠將入駐。伊藤洋華堂將把功能性內衣的產地由中國擴大到泰國等地,使中國所占的生產比重一年內下降了20個百分點。愛世克斯(ASICS)也計劃把運動鞋生產基地由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顯示,與峰值時的2007年相比,2011年從中國進口的服裝產品減少了一成以上,來自東盟的服裝產品進口額則連續8年持續增長。

現在是檢驗過去30年中國製造業發展含金量的時候。大部分企業禁不起考驗,30年的製造業發展,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為中低端製造業配套的完整的生產鏈條。如中國的汽配行業、機械工程行業、紡織機械、製藥機械等行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產品質量在上升,這是了不起的進步。但是,這樣的進步未能獲得市場基本製度的保障,以至到現在對市場化還有根本質疑。30年的時間內,雖然有幸出現了少數企業家,由於戶籍、培訓等製度的製約,中國製造業未能建立起一支訓練有素的龐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大量普通工人與30年前的祖父輩民工在形象上有了極大區別,但在專業素質上卻沒有本質區別。而高端服務、研發、設計所需要的寬鬆的創新環境,迄今尚未建立。

以中國最為開放的廣州為例,國內中小企業雖然也想往東南亞等地轉移工廠,但鞋業隻有2%轉型到境外,原因是語言不通、不了解當地製度文化、背後的服務支撐體係不足、當地產業鏈配套不完全。廣州企業尚且不能適應國際化布局,遑論其他內地企業?

產業轉移,最好的結果是,中國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東部地區成為服務、設計、研發基地。最糟的結果是。中國被排擠出下一輪產業鏈。互聯網時代地球是快而平的,美國成為全球創新中心,通過新一代智能製造與快速反應技術。與其他製造大國實現無縫對接。德國與日本、韓國成為中高端製造大國,東南亞、南亞等地搶占低端市場,中國除了人口眾多之外,連地大物博都無法誇口,才是真正的悲劇。

以改革釋放製度紅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中國經濟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不進一步發揮市場製度的活力,轉型就是無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