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困烏鞘嶺(2 / 2)

小太監不由往自己襠下一摸,仿佛有人要從他那裏搶去一般,又急問道:

“太監做成了嗎?”

“沒有。”大師微微一笑。

“這是為何?”小太監此時方信,人生果有前因後果一說。

“小太監因是改姓為潘,天帝也搞錯了。”

“錯了不能糾正嗎?”

“隻因小太監此生轉化個正人君子,知恩圖報,隱惡揚善,天帝寬恕他了。”老道說罷,哈哈一笑,補充道,“貧道胡言亂語,說著玩的,將軍不必當真。”

“如此不是善惡無報、天帝也做了不明之事了嗎?”小太監忿忿道。

“不,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帝豈會做不明之事?後來此事報應到另外一人頭上,碰巧此人也姓王。施主難道不認為這是善惡有報嗎?”不待小太監回答,老道說完便單手五指並攏,低吟一聲“無量壽佛”,結束了自己的談話。

別人不知,小太監當然明白了。胡三也隻知其中一二,不過天機奧妙無窮,二人都不作聲罷了。

突然,外麵有小道童兒來報說:“道祖,下雪了,好大好大一場雪!”

小太監頓時目瞪口呆,山高坡陡,平時都異常難行,再遇上這麼一場大雪,大軍如何過得山去?小太監向老道請教過山之法,老法師言道:

“此乃天意,天力無邊,人不可為。將軍有此一劫,躲是躲不過去的。貧道即便透露一二,也是枉然。將軍且休煩惱,三日之後,是福是禍,怕是該有定論了。”

小太監等匆匆出了廟門,走到空曠的場地上,舉目望去,滿天白絮飄飄,四外皆是茫茫一片。按理說如今尚是秋日,不該有此大雪的。正如老道所言,天力無邊,人不可為,著急煩惱有什麼用?小太監傳令三軍就地宿營,搭建帳篷,埋鍋造飯。並到四處多尋幹柴、牛糞等,引火取暖,以防凍傷。

未幾,軍士回來報說,“牛糞藏於雪中無法尋找,山頂少有幾棵樹木,別說幹柴就是濕柴也無從尋找。”

小太監一籌莫展,他深知這樣的氣候,大雪封山,雪後到了晚間必定更是奇寒無比,將士未帶得有棉衣厚被等禦寒之物,凍也凍死了,這下如何是好?

曹花枝為先鋒,上官雪、尹天雪、黃秋蟬、阮氏梅四將為副先鋒,率五千精兵頭前開路,這日剛剛翻過烏鞘嶺到了山腳下。看看天色不早,正要命令軍士宿營紮寨,埋鍋造飯。猛回頭一望,山下還是夕陽高照,山頂卻是茫茫一片。急召隨軍向導來問是何氣象,向導高叫一聲不好!急對五女將言道:

“此為八月雪,數年必有一次,落雪時間可長可短,短者三五日不等,長時也有半月不停的。”

“雪停後可下山嗎?”曹花枝問。

“萬不可為!”向導頭搖得撥郎鼓一般,接著又說,“如是不幸被困山頂,隻有待來年春暖花開時方可下山。如非下山不可,則需三五人結伴,棉被裹頭,或爬或滾,也有死裏逃生的。”向導說。

曹花枝五人頓時麵麵相覷,個個愁容滿麵,心裏頭翻江倒海,如萬箭穿心:丈夫困在山頂,手下還有八、九萬人馬。別說來年,就是一兩日也無法堅持。焦頭爛額的五個女子擠在一個帳蓬裏,水米不思,坐臥難寧,不時地出出進進,望了天上望山上,直到斜陽西去,大地漆黑如墨之後,才鑽進帳裏長籲短歎,不知何時捱到天明?

趙小高帶五千人馬押運糧草拖在後麵,忽聽有士兵帶當地百姓前來報告說,山頂飛雪,潘元帥率中軍共是八萬人等被困峰頂,想必是凶多吉少。請示他如何選派些精悍士兵設法送些糧食上去才好?

當地百姓均搖頭說無路可行,並按實際情況向趙小高如實彙報一番。

趙小高得知此一消息頓時喜出望外,以手加額,暗自慶幸道:潘又安的末日到了!

“除了潘元帥,還有無未來得及上山去的?”趙小高問隨行軍士。

“有裕族姑娘銀杏頓珠帶兩千衛兵保護家眷在後,尚未進山。”

趙小高聽罷又是一喜:久聞這個百靈鳥兒歌喉嘹亮,模樣又俊,身材苗條,能歌善舞,今晚該輪到老子享受一番了!

前文書講過,趙小高在蒗蕩山被齊光元、林如貴指派仇有才作了鬮割手術。奈何粗人辦事不細致,總有不到之處,隻做了個表皮工作,趙小高的彈藥庫及其它設備均完好無損,隻不過是少了發射機器而已。

趙小高每念及至此,必大罵蒗蕩山的賊人不止,並發誓此生不報此仇,非爹生父母養,嫖客操的,婊子養的,王八日的,驢下的。趙小高對蒗蕩山懷有如此深仇大恨,摸摸胸口問問心,將心比心,就事論事,大家彼此,就是罵娘一百遍也不為過。可憐的趙小高守著宮中一大堆美人兒,饞涎欲滴、口水橫流,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人家女孩兒不順從,而偏偏就是缺了關鍵性的那一樣東西!趙小高大量庫存的彈藥發射不出去,隻能是等著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