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宗縱馬頭前開路,那兩柄陰陽錘,一銅一鐵,好生了得!碰上的死,挨上的傷,掛上的不掉層皮就算萬幸。他圍著法場走了一圈,少說也有百十個人頭落地。剛才番王兵見隻有五六個人鬧事,便跑去鎮壓,誰知後頭還有大股部隊,原來人家是早有預謀的呀!
這次事件主要是番王沒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以為大不了就是殺一個已被廢黜的女王,有什麼大驚小怪?人頭割下來不就是走個過場嗎,政權都到手了還有什麼可顧及的?誰知竟出了這麼大的亂子?番王自己手裏的金剛寶劍也被人換成了裝飾華麗的殺豬小刀,這成何體統?法場成了屠宰場,原有的警戒部隊根本就不是偷襲部隊的對手,王爺的主力部隊都在不同的各個地方,現在急令他們立即發兵救駕,到哪裏去找,談何容易?
番王一看大勢已去,環顧左右,跑得跑逃得逃,身邊竟隻剩下那一位漢人王妃,他苦笑問:“你為何不跑?”
王妃垂淚,戚戚哀哀道:“奴家隻身一人投奔王爺,活著不能和王爺日日相伴,但願死後能和王爺埋一塚。”
番王深受感動,欣然道:“世有紅顏知己,吾有貞烈王妃,此生足矣!”遂拔出那把曾誤以為是金剛劍的匕首,自吻而亡。
(作者注:此王妃並非常人,她的傳奇故事在以後的章節裏還要專門講到,在此說明一下)
烏兒蘇丹此時已恢複了元氣,幸好是昨日提前服了解藥,體內毒性除了大半,她從小太監手裏接過那把真正的金剛寶劍,被一幫兄弟們簇擁著走上正中主席台,女單於大聲呼喊道:
“反王已歿,其餘不問,降者免死!”
追隨反王的部將首領,哪一個是不怕死的?一時間法場上就跪倒了一大片。有幾個賊臣賊將剛想從後門裏溜走,被遲發唐候個正著,借用小太監的那杆神槍,唰唰唰一連幾槍,捅了不少窟窿眼兒。剩下的人看不是頭,急忙又返身入內,匍匐於地懇求女王饒命。
烏兒蘇丹很快收拾好殘局,國不可一日無主,軍不可一日無帥,當日即重登王位,宣布平叛勝利結束。大開牢門,大赦天下,尤其是監獄中關押的舊臣舊將,悉數官複原位。這日臨朝議事,忽有門官來報,王府門前有一漢人農婦打扮的女人領小王子和小公主求見。女王大喜,站起來下階親自出迎,母子母女抱頭大哭。哭夠多時,女王方才想起,指給巴圖和烏蘭說:
“潘君安、潘小安快來給父王磕頭!”
小太監倆小娃娃自是見過的,但因是生於帝王之家,倒是別人為他倆磕頭的事多,他倆何曾給別人磕頭?一是母王的命令不得不從,二是眼前這人他倆一見就感到由衷的親切,遂不是很規範地俯在地下說:
“父王你好!”
小太監激動得眼中溢出些許淚花兒,他一生殺人無數,可是他從未無辜殺人。這家狗番王為了篡奪王位,差一點就要了這倆小家夥的命,這可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果事情真是那樣發生了,不知他會如何麵對?他急忙彎腰一手抱起一個,左親一口右親一口,憨憨地笑道:
“不叫王爺,叫一聲爹爹就成。”
他的淚珠兒落在倆娃娃的小臉頰上,他不想讓人看見,但最終還是讓人看見了。
“爹爹!”
“爹爹!”
“是我先叫的!”
“是我先叫的!”
兩個孩子打起了嘴仗,互不相讓,爭得不可開交。爭強好勝,不屈人下,長大了可能又是潘又安第二、第三。
小太監把所有的兄弟都叫到近前,然後把小娃娃放到地上,說:
“君安小安,這是你的六位叔叔,快趴下給你們的叔叔們磕頭請安。”
六人不敢,推脫說:“大哥,叫一聲叔叔我們已是十分知足了,這娃娃還小,頭就免磕了吧!”
倆小娃娃還在猶豫,小太監不容置疑地說:
“快磕!”
母王也在後麵幫腔:“快磕!”
小王爺、小公主咕咚咕咚一人一口氣連磕了六個,共是一十二個。倆小家夥活了五年多,還是頭一回磕這麼多的頭。
六人紛紛摸口袋掏銀子想給侄兒侄女送點紀念品,摸了半天啥也沒摸出來。小太監解圍笑道:
“兄弟們免了吧,把他們母子母女從死亡邊緣救出來,這是多大的恩德?我要讓這兩個小家夥一輩子也不能忘記他們的親叔叔們!”
烏兒蘇丹命人將兩個娃娃帶下送入府中,然後問那個漢人婦女,說:
“你是何人,焉何知道小王爺和小公主的下落?”
“奴家曾是王妃,侍候過番(反)王數日。番(反)王要殺小王爺和小公主,是我私藏下來的。”
張發存、黃仁見說細細一瞅,果然是那夜陪番王睡覺的女人。遂問道:
“既是你有心護佑小王子,也算你積德行善,功高無比。那我來問你,那夜你為何攛弄反王把解藥燒了?燒了解藥不是我們大嫂就沒命了嗎?”
“沒燒沒燒!我燒的是包藥的袋子和我的一綹頭發,不信你們看,藥還在我這兒呢!”說罷,漢人婦女從袖筒裏摸出一個紙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