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杜絕固執任性的“大小姐”(1 / 1)

那些太多太快得到物質需求滿足的女孩,長大成人後難以應對人生的挫折。她有種扭曲的權利感,阻礙她在事業上和人際關係中取得成功。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管理起來也比以前困難得多,尤其是麵對女兒的任性,真的很讓大人頭疼。所謂任性,是指孩子對自己的需要、願望或要求毫不克製;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麵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女兒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女兒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采用打罵的方式對女兒嚴加管教;有的對女兒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女兒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女兒的任性行為。

有一個小女孩,在家裏特別任性,麵對她的無理取鬧,父母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女兒還是任性依舊,實在令父母無計可施。一次,她看見班裏的一個同學新買了一條花裙子,很漂亮,於是回到家裏就吵著向媽媽要,可是她已經有好幾條裙子了,媽媽就好言相勸。女兒並不領情,還是吵著要花裙子。媽媽一怒之下,把女兒的裙子都翻了出來擺在女兒麵前,問她究竟哪裏不好。女兒說了句“就是不要!”然後把衣服全都推到了地上。這下媽媽火了,一把拉過女兒,命令她把裙子拾起來放好,可是女兒站在那裏依舊不動。媽媽實在生氣,就動起手來,女兒哭了。這時,旁邊的奶奶心疼了,一邊說著媽媽的不是,一邊把孫女帶到自己的房間裏,一場風波就這樣不了了之。

女孩始終是沒有拾起衣服來,還得到了長輩的袒護。這樣,父母的教育沒有絲毫效果,反而讓女孩的任性更加大膽。因為她知道父母最怕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又最聽她的話,有爺爺奶奶為她撐腰,她可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心理學家指出,任性是個性偏執、意誌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孩子的任性心理得不到糾正的話,會妨礙其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發展。因為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就會經不起生活的考驗與挫折,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嚴重的還會由於易衝動而犯罪。

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越大的孩子越難教育。因此,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女兒的良好性格,克服女兒任性的品性。對女兒絕不能要什麼給什麼,百依百順,這不是愛女兒,而是在害女兒。

育女心得

要想培養出一個品性優秀的女孩,父母該如何去糾正女兒的任性心理呢?

(1)對女兒冷處理

當女兒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管她,不要在女兒麵前表現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她討價還價。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不理睬她。當看到沒有人理睬她時,她自己就會感到沒趣而做出讓步。

(2)精神轉移法

當女兒任性時,父母可以引導她把注意力從這一件事上轉移開,讓她去幹別的事情。如看電視、做遊戲等,使任性的興奮得以淡化。如逛商場時,女兒看到想要的東西,非要吵著買,而家中已有類似的用品,父母可以說:“那邊還有更好看的呢,我們一塊去看看。”先把女兒引開,事後耐心教育。當時做父母的要是對女兒大聲地訓斥、責罵,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而且還會引起女兒大聲哭鬧,最後做父母的隻好妥協。

(3)切忌打罵、遷就

父母對任性女兒的行為矯正切忌打罵或無休無止地遷就。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對矯正任性行為沒有意義,反而助長了女兒的任性行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科可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現。所以提醒天下所有的父母們,雖然任性是一種不良的行為,但是不要忽略女兒的心理需求。

過分的溺愛會造成女兒心靈世界的荒蕪,甚至形成人格方麵的缺失,走上社會後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會走向反麵,落個悲哀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