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旅行人生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記得是一次放假,剛分配工作的我想要做一次短距離旅行。同辦公室的老樂很是讚同,說:“我也去一個。”老樂快四十多歲了,我和他是忘年交哩。我心裏也挺樂意,畢竟多了個伴嘛。
出遊的目的地我們選在我們這兒平原地區海拔最高的楊林山,不遠,大概遊人也不會很多。我不大喜歡趕場子湊熱鬧地去下三峽遊九寨。
我們約好早晨6點一同搭公共汽車前往。我趕到車站時,老樂已經等候多時。他拿著個相機,戴頂太陽帽,倒挺自在的。
“你的背包呢?”我忙問。
“要啥背包?”他望著我滾圓的大旅行包,笑著說。我也笑了,心想:怕是要和我共同享用我“精良的裝備”吧。
一路搭車乘船,我除了花費幾張人民幣,好像什麼東西也沒派上用場,即便是暈車暈船藥。到了楊林山,和遊人們一樣,我們也趕著上山。走了不到一裏路,我就感覺到肩頭的背包是多麼的沉重;而老樂,拿著個相機,一會兒這裏取景,一會兒那裏拍照,樂個不停。我開始抱怨自己為什麼要帶這麼多東西。露宿帳篷根本用不上,因為氣候不適宜,況且這裏的旅店好找,也便宜。那幾本書也太沉了,大概有近十斤,也是,外出遊玩還帶什麼書。換洗衣服竟帶了兩套,這是時裝表演麼?牙膏、牙刷、毛巾、肥皂,人家旅社裏早備好了,價格也不貴。零食竟然也帶了兩大袋。還有,繩索、刀具、指南針,哪裏用得上呀。
我向老樂求助,老樂早已走到前頭。好容易叫住了吧,他給我的狼狽樣拍了張照,丟下了一句話:“自己想辦法處理嗎。”看來,我隻得想辦法處理一下我“精良的裝備”了。為了輕便,帳篷我折價賣給了一個小店店主,附贈繩索、刀具、指南針。幾本書,我先是丟,後來幹脆送給了一個遊玩的中學生。牙膏肥皂等物和衣物,連同大袋子送給了一個撿破爛的老頭。最後,隻留下了一點零食,這是我馬上要“解決”的。整個處理過程,我倒像一個沒落的小商人。我覺得,我這哪裏是在遊玩?
好不容易“丟盔棄甲”完畢,以後的路,走得輕鬆,無拘無束,玩得也愉快。
如今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已是主任科員,而老樂除了年齡增加了二十多歲,什麼也沒變,臨到退休時還是個小科員。但是,他成天快樂著,盡管他麵臨著老婆下崗、兒子待業、女兒考大學沒考上等問題。我卻總感到很累,成天應付公務,總想著自己的工作做得怎麼樣,會不會被提拔,怎麼樣賺更多的鈔票,怎麼樣玩得瀟灑。我很累,我想到要問一問老樂,老樂沒有說話,拿出了那次出遊時他曾經給我拍的照片——我背著個大大的旅行包,臉上寫滿了無可奈何。
我懂了。
人生啊,就是一次旅行,你的旅行包裏想裝的東西越多,你就會感到越累。很多的時候,你想摘取離你天遠的那顆星,你就會活得更累。順其自然,其實就是一種真實,一種快樂,一種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