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鹽鐵司官員等,頓時臉色大變。
“是,是,下官等明白!”
他們急忙開口。
李圖隨即朝著趙佶道:“趙大人請稍作等待,不出十,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趙佶隨即道:“多謝王爺!”
著退下。
旁邊的九幽道君不由得點點頭,李圖能夠從鹽鐵司下功夫,足以見李圖對當今朝廷局勢的洞若觀火。
朝廷沒有錢,錢去了何處?
那得先看錢來自何處。
第一,普通商業賦稅、農稅。
第二,鹽鐵稅利。
第三,其他來源。
想要找錢,隻能從這三個地方找。
普通的商稅、農稅,都是麵向全民,近年來百姓賦稅不減,而朝廷收入不支,其原因,便是地方官吏聯合地方豪強,蠶食國利。
想要動他們?
恐怕比在朝廷上鬥翻一兩個大元還要難。
古代,皇權不下縣,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地方豪強,難以管束,需要一個長期的謀篇布局,絕非朝夕之間可以一蹴而就。
其他的來源,主要有礦產開采,犯法者的家產查抄等,若是沒有劇變,比如查封了和珅那樣的巨貪,或者突然發現了金礦,很難有什麼改變。
所以,隻能從鹽鐵司找錢。
鹽鐵司找錢也容易得多。
隻要賬目一查,再調查一下鹽鐵司的各個官員,就會清清楚楚。
當然,如今時局,要緊的是先籌錢給趙佶,不宜挖得太深,所以李圖,三之後。
給了鹽鐵司三的時間,把錢補上。
隻要有了錢,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後再慢慢追究。
有理有節。
“啟稟國師、平西王!”
這個時候,又是一個官員越步而出。
“是戶部員外郎鹿聲。”
“戶部侍郎不敢出麵,卻讓鹿聲來?”
眾人議論紛紛。
戶部侍郎就在朝廷上,但是卻沒有自己站出來,而是讓手下的一個員外郎出來。
足見看出,其人心謹慎。
這也是眾多官員的寫照。
李圖轉眼看向九幽道君,道:“請。”
九幽道君點點頭,道:“鹿大人,有何要事?”
見九幽道君發問,眾人都明白了。
方才是李圖處理,現在就到了九幽。
兩人也在較勁。
鹿聲道:“啟稟國師,近來氣冰寒,北方民眾,不少往關內遷移,而戶籍移動太多,關內難以容納,請國師示下。”
近年來,北方越來越冷。
加上獠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很多人攜家帶口,朝著南方移動。
而京畿一帶,就是那些流民的最佳理想所在。
流民一多,地方便容易滋亂,難以治理,本地人與外來的流民之間,也會衝突不斷。
內地各州,幾乎沒有人願意接收流民。
無論放在那裏,都是一個問題。
有很多問題本來就如此,之所以難,就是因為有多方利益衝突而已。
必須要犧牲其中一方。
利益權衡,是政治本色。
九幽道君沉吟了一下,道:“冀州一地,曾經因為匈奴肆虐,人煙凋零,至今不曾恢複。
著戶部,將內遷流民,安置於冀州,從荒蕪土地這劃與土地,讓流民耕種。”
“同時,戶部立即派人到關外,核實戶籍,限製人口內遷。”
鹿聲聞言,喜道:“下官遵命!”
旁邊的李圖也點了點頭。
想要避免流民成為不穩定因素,就必須讓他們有所居,有所業。
有恒產者有恒心。
冀州荒蕪的土地雖然都頗為荒蕪,但足以安置那些無處可去的流民了。
而且,冀州距離北方也較近,日後還可以將流民遷回去。
接下來,不少官員出列,稟告了一個有一個難題。
治國理政不是斷案,需要的不隻是細致觀察的目光,也不隻是察人的智慧,而是縱觀全局,在全局之中進行利益的平衡,確保不會造成動蕩。
李圖和九幽道君,輪流為百官進行解答,幾乎都給出了合適的處理方法。
就連之前謹慎微的百官,此刻都是佩服不已。
“李圖和九幽道君,均為治國之才!”
一個官員不禁感慨。
“井井有條!此二人得一人為相,足以安邦定國。”
“聖上真是英明啊!”
“兩人不分軒輊,能力都非常強……”百官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