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走進了李圖的書房之中。
李圖正在伏案寫信,不知道寫些什麼。
李敬便立在一變等待著,神色恭敬。
終於,李圖寫完了。
他抬頭,看向李敬,微微一笑,道:“在京城,可還習慣?”
李敬也笑道:“啟稟國師,一切都好。”
想了想,他又補充了一句,道:“自此方覺不負平生。”
話語中分明帶著濃濃的欣慰和滿足。
在江南的時候,他雖然職位也不,但是還是多處受人鉗製,一身抱負無法施展,如今到了京城,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每忙著稽查貪官汙吏,為這偉大帝國獻出一份力,這種奮鬥的感覺,足以讓任何人填充他的生命。
李圖也點頭笑了笑,頗為欣慰,道:“刑部的人擴充得怎麼樣了?”
李隼道:“如今已經擴充了三百人左右,都是精練幹將。”
李圖道:“我明日啟程之前,會給聖上上書,建立各級監察司,由刑部牽頭,巡視下。
凡是貪官汙吏,一律報京城受審。”
這是他一直都在準備的一件事情。
唯有監察,才能令下官員不敢懈怠。
以泰山萬鈞之力道猛壓而下,將一切貪汙腐敗摧枯拉朽的毀滅!帝國一直都缺乏監察。
設立監察司,就是要給下官僚加上一個緊箍咒!李敬恭敬地道:“國師遠見。”
李圖歎了一口氣,他起身拍了拍李敬的肩膀,道:“下之事,多數不是因為大政有錯,而是壞在了官僚的手裏。
再好的想法和初衷,在官僚的手中,都非常容易淪為他們謀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治國之要,便在察官。
這是一個長遠的事情,你得多辛苦些。
我也會讓聖禦廳、丞相他們一起幫你。”
李敬重重點頭,而後離去了。
李敬走後。
嚴慈遇也來了李圖的府上。
“老師,我已經開始,將命令下達各級驛站,凡是各地百姓有檢舉之事,各級驛站會第一時間快馬馳報京城。”
他開口。
半個月前,李圖召集聖禦廳,下達了一個命令。
各縣都有驛站,從今以後,驛站除了傳遞功能之外,還要承擔承一個功能。
凡是百姓有重大冤屈、或者檢舉地方官的,一縷快馬上報,不經地方。
他意在建立古代的“信訪”。
李圖點點頭,臉上優思浮現,道:“慈遇,你可曾想過,下王朝無數,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艱苦創業之初,則堅韌不拔,勤儉克己,無一事不用心。”
“但一旦業成之後,其心必疏,沉於享受,高高在上,心誌頓消。
千載中華,始終跳不過這王朝周期律去。”
“這,是因為什麼?”
聞言,嚴慈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是啊。
為什麼呢?
下苦暴秦久已,於是乎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漢朝昌榮如斯,文景之治也曾是曆史上無數仁人誌士讚賞有加,但最後呢?
三國末年,下大亂。
曹魏、兩晉略有所成,但也難成氣候。
隋唐呢?
曾經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曾經令瀛島都遠渡而來,求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