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一過,便是正月初一,這一日大漢王朝的帝王照例會舉行《周禮·春官·大宗伯》所載的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
大朝會。
周朝時期,天子接見諸侯、百官詢問治理國家的良策,是以‘圖天下之事’,還會對地方的治理狀況進行問責,謂之‘圖考績’。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依照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大秦主水德,便按五行水行配亥月與子月,大朝會定在了十月初一。
漢武帝以後改為正月初一,大朝會時除了‘圖天下之事’‘圖考績’,還需要‘上計’上報各個州郡一年的錢帛米粟賦稅收入,以及人口增減多少。
大朝會地點位於整個雒陽最磅礴大氣的宏偉宮殿德陽殿,足以容納上萬名官吏,雕梁畫棟,玉階金柱。
大殿前矗立著兩座巨大的朱雀闕,巍峨如巒,距離雒陽四十三裏外的偃師城都能望見,可見德陽殿和朱雀闕的高聳,鬱鬱與天相連。
皇帝陛下已經連續五六年沒有上早朝,更不要說大朝會了,今年許是因為黃巾賊爆發動亂,皇帝陛下破例頒布命令舉行大朝會,滿朝文武公卿功勳權貴早早的等候在漢白玉鋪就的殿前廣場上,注視在眾多宮殿中獨樹一幟直衝天際的德陽殿朱雀闕,感慨頗多。
文武百官分為東西兩班,不同於山頭林立的文官,武官這邊通常是以大將軍何進為首,前將軍蓋勳、後將軍傅燮、左將軍劉寬等實權將領功勳武官依次排列,車騎大將軍皇甫規鎮國大將軍段熲這些軍國大將軍則是約定俗成的等到所有外戚黨武官步入大殿內,這才邁動步伐。
大朝會的鍾鼓禮樂還未開始,雒陽王氏王允領銜的二皇子黨,明麵上不偏不倚實際上暗地裏站隊二皇子的禦史中丞王暢領銜的言官黨,司徒袁隗領銜一直保持中立的大部分士大夫黨,還有一些小的京官黨,鄉黨,黃門侍郎,林林總總所有黨羽抱著看笑話的態度正在注視著西側的武官們。
永壽一代功勳最卓絕的武將涼州三明,功勳最高的當屬張奐,曾經降服匈奴、烏桓二十萬眾,屢次擊敗檀石槐率領的鮮卑大軍,現如今執掌西涼二十萬鐵騎的董卓當年也曾在他的麾下做過司馬,單就戰功而論已經遠勝大將軍何進,但架不住大將軍何進有扶龍之功妹妹又是皇後,地位隻能屈居在大將軍之下。
其次出身於將種世家的皇甫規,祖父是度遼將軍皇甫棱、父親是右扶風的郡都尉皇甫旗,出身名門的他自幼熟讀兵書,弓馬嫻熟,屢次擊破降服羌人,軍功最盛的一次曾經降服羌人十餘萬眾。
最後一位鎮國大將軍段熲極其驍勇善戰,先後與羌人作戰一百八十次,最終覆滅了東羌,平定了西羌,實打實沒有一點水分的斬首四萬多西羌鐵騎,不過由於他阿附宦官素來為士大夫所不齒,風評最差。
常言道長兄如父,兄長皇甫節前些年死在了太子手中,腦子裏沒有文官那麼多彎彎繞繞的皇甫規,二話不說很快接洽了二皇子黨黨魁王允,怒火中燒的他在王允的勸慰下並沒有第一時間發難,而是選擇了隱忍不發。
忍到今天忍無可忍的皇甫規徹底爆發了,聯合阿附宦官的段熲以及一大批兩人的舊部將領堂而皇之的走到了大將軍何進身旁,齊頭並進。
“勢成。”王允雙手緊握的玉笏,早已是沁滿了汗水,上麵用漢隸書寫的文字都有些模糊不清了,與叔父禦史台黨魁王暢對視一眼,眼底皆是抑製不住的喜色:“武官一脈向來是鐵板一塊,也是隻有一個聲音的支持太子劉辯。”
“現在武官一脈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征兆,不,已經分崩離析了,失去了這根最大的頂梁柱,那些畏懼大將軍權威西涼二十萬鐵騎並州二十萬狼騎認為太子登基已經是板上釘釘大勢所趨的世家望族們,估摸著這會應該急頭白臉的開始商量準備後路了。”
“不錯。”太尉楊賜之子楊彪一直看不慣太子重用寒門庶族,輕視他們這些世家望族,本來搖擺不定的他是不會在公然場合與王允搭話的,不過當車騎大將軍皇甫規聯袂鎮國大將軍段熲走到大將軍身前的那一刻起,已經暗自下了一個決定:“這場國本之爭,歸根究底還是宦黨、外戚兩黨的爭權奪利,或者說是那位看似昏庸的皇帝陛下用宦黨牽製勢大的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