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讓孩子從樓上飛下來好不好!(1 / 1)

別讓孩子從樓上飛下來好不好!

編輯有話說

作者:張文靜

這好人好事我一點兒沒意見,我隻是擔心一出了壞事就成全了好人,就光上趕著發光榮榜了,忽略了新聞事實主體,就不能避免更多的孩子飛下來。

每天坐公交車都是睡回籠覺的好時光,今早盹著盹著,被車載電視正在播放的“好人好事”炸醒了!

是一位優秀公交司機在講自己怎樣幫助乘客。我對她自掏腰包“夏天給乘客備扇子,冬天給乘客備墊子”敬佩之餘很是眼紅!坐了三十多年公交,我咋沒遇到過這種大愛?但是,當她說起另外一件事兒,汗毛立馬豎了起來!

有一次,一位媽媽把她5歲的孩子送上我的車,拜托我在某某站將孩子交接給在站牌接她的奶奶。小女孩到站了,可奶奶並不在。車又不能等人,孩子急得又說不出媽媽的手機號,我隻好把孩子拉到車隊,給她買了小零食,讓她慢慢回憶媽媽的電話。後來,終於跟她媽媽聯係上,我又開著公交車把她送了回去。小女孩的媽媽感動得哭了……

親,確定親媽?確定她媽哭了是感動的,還是嚇的?

有多少挨千刀的人販子盯著咱們的花骨朵啊,恨不能從懷裏搶,居然,光天化日之下,這孩子還能成功返還親娘身邊!隻能說,公交車司機良心很讚,我大齊魯的治安很讚。

但是,這位媽媽,說好聽點是心寬,堅信人間真善美;說難聽點,就是個“二貨”啊!

著名兒童安全防範專家王大偉說,接送孩子這事,要像“遞古董瓷器”一樣,要特別小心,一定要把孩子的手,手把手交給來接他的人的手裏,站好了,拿穩了,才能離開。

當然,說人家“二”是不對的,我不是來故意黑這媽的,我是想提醒各位:偉大的教育部2012年10月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要求“幼兒乘車、乘電梯時要有成人帶領”。

有人說啦:區區教育部一個指南,又不是法律……我去!孩子是您的,“海燕呐,你可長點心眼吧!”

還有一類好人好事:徒手接孩子。自打2011年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接住了一個高樓墜下的孩子,各地紛紛湧現出了的哥、快遞員、路人大哥、小區保安、鄰居大媽——徒手接孩子的英雄事跡,更搞的是,紐約一公交車司機也來跟風(不是在公交車上接的啊,是下班之後獻的愛心),“命運”和咱國家的英雄們差不多,接住了孩子,自己的手臂肌腱撕裂了。

美帝法律明文規定“不允許父母把12歲以下的孩子單獨留在家裏”。這被接住的女孩是7歲,墜樓原因就是父母不在家。慘了,要關“小黑屋”了。

有人做了個統計:某年40名墜樓孩子中,接近六成是因為大人外出工作、買菜、到樓下取快遞等原因將孩子獨自鎖在家裏釀成遺憾的。

還有四成呢?那四成的大人倒是在家裏,但因為疏忽大意,比如忙著跟另一半較勁、低頭刷微博、到另一個屋裏接電話、起身去看沸騰的湯鍋等“特別覺得不可能發生事兒”的原因,“成全”了如此多的“好人好事”。

不過,我們也沒那麼差勁,教育部的這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白紙黑字地寫了:不能把幼兒單獨留在家裏或汽車裏。但為什麼不能,指南中隻說是因為安全,可是,心理方麵的,可能就由我來告訴您了:不是孩子作,而是孩子年齡太小,離開親愛的爹媽,會有“分離焦慮”,焦慮了,慌神了,啥幹不出來?

話又說回來,即便沒有這玄乎的“分離焦慮”,小盆友本來好奇、好動,沒人看著,別說爬陽台、窗戶了,玩火把房子點了也是有可能的……孩子,請看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