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蜀道難(1 / 2)

快速的通過了扶風城之後,楚成看到麵前有一條連綿的山脈橫亙在麵前,“蓓茜,你陪著昭姬,好好保護她,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京兆尹,進入終南山了!”楚成看了一眼後方的廣闊的平原,要跟它們告別了,看著眼前峻峭的秦嶺山脈,根本看不到任何的路徑在中間存在,楚成總算知道什麼叫作蜀道難了。

“大哥,從關中地區到漢中一共有四條道路可走,分別是陳倉故道、子午道、褒斜道、儻駱四條路,”周蓓茜簡單的劃出了整個漢中的地形圖,很明顯這些道路都是要翻越山勢險峻的秦嶺,然後便是漢中張魯的地盤了。

楚成看了看蔡文姬,低聲的講到,“我們通過大散關走陳倉故道!這麼長時間虎豹騎已經早已經進入雍州了,他們很有可能在四處的追查我們的下落,走這條路有一定的風險,不過你也看到了如果我們走子午穀或者其他道路的話,這幾百裏的崎嶇道路不是蔡文姬能夠承受得起的!”

“好吧,聽大哥的!”

“昭姬,我們現在就要通過大散關走陳倉道直接奔往漢中,然後取道陽平關進入西川!”楚成簡要的跟蔡文姬講述了一下情況。

“為何不走其他的小路呢?”蔡文姬對京兆之地還是比較熟悉的,“這樣我們也能盡快的抵達漢中的啊”。

“子午穀那條路崎嶇難行,而且盡數是懸崖棧道,加之被匪盜破壞嚴重你的體力根本不能承受這樣的行程,非不得已我們還是放棄這條路吧,至於褒斜道它的情況跟子午穀差不多,而儻駱道則是軍事道路,我們通過也很麻煩的,還是直接取道大散關,然後走陳倉故道徑直向南,這條路還算平整!現在唯一擔心的是這陳倉故道的大散關必定有大軍駐守,我們的令牌有可能過不去!”楚成知道子午穀的好處,不過尚不知道大散關的守軍將領是誰,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漢王北定三秦,用韓信計,出故道(鳳縣),戰陳倉、好畤(幹縣),又戰廢丘(興平),遂東至鹹陽,

陳倉故道穀扼守了關中地區最西部的廣大平原地區通往終南山的通道,自古以來便是關中地區通往川蜀之地的交通要道,昔日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此地,而這條曆來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陳倉故道的一個關鍵部位就是大散關了。

楚成驅使著戰馬拉著的牛車快速的向著大散關所在的位置進發,他並不知道此刻的大散關並不在曹軍的手中,而身後幾近成為廢墟的長安城中,虎豹騎的肖校尉已經調集了兵馬飛鴿傳書各個哨卡,嚴密注意楚成等人的動向,用不了多時,楚成在雍州的行蹤就會暴露在他的麵前。

大散關為秦蜀往來要路,自關至和尚原咫尺兩山,關控陡絕,關當山川之會,扼南北之交。北不得無以啟梁益,南不得無以圖中原與武關、潼關、函穀關並稱為八百裏秦川的四大門戶,也是關中入蜀的必經之所,素有“川陝襟喉”之稱。

大散嶺上有座陡峭的山峰,形狀與古代的烏紗帽相似,俗稱“紗帽石”。曆代軍法都規定,凡敵兵攻過“紗帽石”,陳倉守將就要丟烏紗,甚至掉腦袋。自周秦至明清,大散關頭大大小小發生過七十餘次戰役,也不知有多少守將丟了烏紗,掉了腦袋。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春秋時代秦晉的“崤之戰”,秦末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倒攻大散關,鏖戰三秦王章邯;曹操西擊張魯,在此與守軍激戰;諸葛亮六出祁山,有兩次都是先攻大散關,再占領陳倉的。南宋時,這裏是宋金邊界,從吳玠吳璘兄弟到王炎,大散關頭不知進行過多少場血戰!清初的三藩之亂,吳三桂又是憑借大散關,與征討的清軍在此多次交鋒。當然這些都是周蓓茜得到的資料而已,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大散關的顯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