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解決戰鬥(2 / 2)

“哦?”楚成轉頭望向周蓓茜。

春秋時,楚人卞和於荊山中得一璞玉,獻與楚厲王。楚厲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厲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楚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

楚威王時,令尹昭陽破越有功,以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淩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複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楚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宦者令繆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秦王改稱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帝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嚐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王子嬰元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璽歸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三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雒陽。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係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而後玉璽再次下落不明。

“如此命運坎坷的玉璽,當然與眾不同了,對了!圖韓桑跑了,我們的戰果可就少了許多了!”周蓓茜講完傳國玉璽的事情之後,立即想到了逃跑的圖韓桑。

“沒事,一個殘廢的當戶還是一個很好的戰利品的!”楚成眉毛揚起。

如果您覺得《無限獵人》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