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列強乘鐵船攜巨炮而來,中國麵臨數千年來從未有過的變局……眼看亡國滅種在即,終於某些有識之士開始推動學生、發起了洋務運動。

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幽靜而華麗的長廊上,大清朝惇親王急步朝某處殿宇走去,胸前的那串精致朝珠發出一陣“嘩啦啦”響動。沿途一群侍衛們左擁右簇,替他整理衣衫。所過之處,侍女、閽人紛紛俯首下跪,在他前方的領路之人,卻是當朝二品官員的工部侍郎,隻見他手捧奏折,腳下一刻也不敢停怠,神色顯得無比焦急。

“報——”

從旁邊的園子裏,一名通報衣冠不整地跑過來,喘氣說道:“啟稟王爺,北塘失陷了!大不列顛兩萬官兵此時正直奔京城而來,情況危急!”聽到此消息,所有隨行眾人皆是渾身一顫,而反觀惇親王卻隻是稍稍神色一凝,腳步緩了緩,隨即卻不應聲,繼續麵無表情地前行。

“王爺!王爺——”那官員見惇親王離去,隻能跟在後麵大喊。

而前方的長廊之中卻又是一名官員迎麵而來,直接攔在了惇親王身前,兩腿撲通一下跪了下去,懇聲急道:“啟稟王爺,鑲藍旗四千兵馬,在新河受挫潰敗,鎮守將軍兀兒因兵敗無顏,自行了斷……”前方引路的工部侍郎,此刻也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怯怯地回頭,瞥了一眼惇親王,希望能從這位皇親國戚眼中看到一絲回應。雖麵色比之前又陰沉了一些,卻依舊沉默不語。

“大人,您看,這破折號——”工部侍郎回頭瞅了一眼跪在地上泣不成聲的報信官,又轉向惇親王,用探詢的語氣問了一句。

惇親王長袖一甩,極為不耐煩地喝道:“你看我作甚,還不快繼續帶路!”

被惇親王這一叱喝,工部侍郎也不敢再做聲,當下唯唯諾諾地應了一聲,趕緊繞過跪在前方的那名官員,快步前行。

惇親王足足走了半炷香,沿路還不斷有官員前來跪稟軍情,但他卻如同鐵了心腸一般,毫無例外地全部不聞不問,隻顧疾步向前。一行人趕到禁苑的時候,神機營統領已經在門口等候許久,見到惇親王前來,眾人齊齊下跪:“參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惇親王也懶得多話,舉手一揮,示意眾人起身,而他卻是直直地站在原處沒有動,好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一名幕員借機湊到工部侍郎麵前,交頭接耳起來。隨著兩人窸窸窣窣的言語交談,工部侍郎麵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惇親王見狀,臉色頓時又陰沉了幾分,麵露不耐煩之色,忍不住大聲叱喝,打斷了兩人的交談:“火器呢?說能擊退洋鬼子的火器呢?!”

工部侍郎和幕員同時嚇得身軀一抖,工部侍郎也不敢再抬頭對視惇親王,隻是埋頭道:“稟王爺,火器出了點小問題,此刻正在調整中,還需兩三刻鍾……”說著,轉身從幕員手中接過一疊厚厚的紙張,小心翼翼地移動步伐雙手遞上:“這是設計圖,還請王爺先行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