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螞蟻小說——讀寫訓練的新方向
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傳播手段的更新,一種新興文體——螞蟻小說,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注目。
2007年8月,《百花園》雜誌首次發表了作家王豪鳴的《螞蟻小說四題》,隨後於2008年第1期起開設了“螞蟻小說”專欄,這種新文體由此得名。此後國內眾多報刊雜誌也刊發螞蟻小說的作品,短短幾年的時間,螞蟻小說的作品數量急劇增長。螞蟻小說,脫胎於微型小說,篇幅比微型小說還短,字數通常限定在500字以內。
之所以命名為“螞蟻”,用作家王豪鳴的話說,“螞蟻小說的形體細如螞蟻,卻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一個‘大力神’。”這是一種體製雖小卻能包羅萬象的小說樣式。而且它的傳播方式也一改傳統,除了報紙、雜誌等紙質媒介外,更廣泛地出現在手機、網絡等電子媒介上,還可以用於廣告宣傳。“總之,一切商業性、休閑性、工具性的書寫物件,都是螞蟻小說的天然載體。”(王豪鳴語)
日本著名微型小說家星新一認為,微型小說應具備三個要素:一、立意新穎奇特,二、情節相對完整,三、結尾出人意料。螞蟻小說的一部分作品仍然遵循著這些傳統創作而成,以精心的構思和奇妙的情節令人拍案叫絕。還有一部分作品呈現散文化的傾向,淡化情節的同時注重抒情,作品具有散文與詩歌的特質。還有些作品大膽創新,借鑒其他文體諸如小品、雜文、寓言的手法與風格,別具意味與情致。
由於螞蟻小說精短新奇,一經出現便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喜愛。而它靈活多樣的傳播方式,也吸引和方便了更多的作家和社會各行各業的文學愛好者加入到創作隊伍中來,使得螞蟻小說的作者群更為壯大。這也是螞蟻小說有別於其他文學樣式的鮮明特點。因此,螞蟻小說雖然誕生時間短,卻作品數量多,創作手法多樣,呈現多姿多彩的繁榮態勢。螞蟻小說自問世以來,也得到了師生的喜愛,有些優秀的作品還被某些高校選入寫作教材,這表明螞蟻小說不僅是學生閱讀素材的有益補充,還可以作為一種可操作的文體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閱讀和寫作曆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通過閱讀,學生既能提高欣賞鑒別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還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和內化各種寫作知識。因此,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的關鍵。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除了要閱讀經典作品,還要不斷更新素材、擴展閱讀方向,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篩選需要的信息,這無疑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螞蟻小說無論從內容到寫作形式,都能滿足學生閱讀和寫作訓練的需要。
縱觀近年來全國各地中高考的作文題目,命題形式雖然變化多樣,但基本以考察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對社會的關注為主要目標,這種趨勢引導著學生要擴大生活視野,對社會、對人生予以關注和思考。學生一方麵要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親自體驗,更多的還是要通過閱讀來豐富認識和體會。螞蟻小說從來以創作緊貼時代、快速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潮流動向見長,在表現上通常選取生活中某一場景或瞬間,把小題材放在廣闊的社會及曆史背景前麵展開,並深入開拓,使得作品以小見大,有著深刻的意蘊。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在作品的引領下認識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麵,深入思考其中的意義,還可以學習作者如何敏銳地觀察生活,揣摩作者的寫作視角和思考方式。因此對於閱曆有限、生活經驗不足的學生來說,螞蟻小說這種“借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的寫作手法對訓練他們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