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Goodbye:
教師引導家長與寶寶一起拍手唱《再見歌》。
最後教師與寶寶相互擁抱,引導寶寶之間相互擁抱。
教您一招:
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選擇或輕快或舒緩的音樂風格,讓寶寶自由欣賞、自由表現,家長給予鼓勵,培養寶寶愉悅的情緒。
親子教育
閔行區早教中心的
“親子教育”是20 世紀末期在美國、日本和我國台灣等地興起的研究父母與子女關係及其教育的一個新興課題。
“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係基礎的,根據我國特有的家庭狀況,這種關係被擴展為所有與幼兒密切接觸的人—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所以,“親子教育”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嬰幼兒潛能以及培養嬰幼兒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
“親子教育”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及“幼兒園教育”,它以腦科學發展為基礎,打破了從嬰幼兒保健到學前教育的分段管理體製,推行從0 歲開始教育的觀念,強調全程教育,全程發展,尤其注重3 歲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標是實現群體普通兒童的理想發展。它將遊戲活動作為主要教育手段,教學活動遵循0~3 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而設計,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實現幼兒學習、家長培訓的指導思想,形成教師、家長與幼兒進行互動遊戲的教學模式,是親子活動的最大特點,目的是通過親子間的互動遊戲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家長成為合格的教育者。
上海閔行區嬰幼兒早期教養研究指導中心成立於2005 年6月,是由閔行區政府資助,閔行區優生優育優教研究指導中心舉辦的,具有實驗性、示範性的民辦早教機構。該中心由閔行區原教育局局長陳儒俊先生擔任董事長。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自由是發揮兒童個性潛能的根本條件,理想的教育活動是自由的教育活動,理想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導向更加自由的境界。因此,中心提出的方針是保護天性、培養興趣、開發潛能、自主發展。
早教中心親子教育的形式有分齡親子課程活動和混齡親子遊戲活動。
分齡親子課程活動:根據寶寶發展的敏感期,以年齡分班開設親子活動課程, 有6~9 個月的櫻桃班、10~14 個月的葡萄班、15~19 個月的草莓班、20~24 個月的橘子班、25~29 個月的蘋果班、30~36 個月的香蕉班;每期16 次,每周一次(雙休日),每次2.5 小時(9 :00~11 :30),其中40 分鍾參與集體課程指導活動,其他時間在親子主題樂園內進行親子自主遊戲活動。
混齡親子遊戲活動: 親子主題樂園每天上午8 :00 ~11 :00 開放。混齡親子活動每月辦一次活動卡,限於周一~周五上午使用。遊戲地點在親子主題樂園,由早教中心對家長進行科學的育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