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快車

作者:勝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本期,我們選取了部分民國時期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圖片,並介紹他們的歸宿。這些圖片,絕大多數是他們離開大陸後的晚年一瞥。當年,由於政治和時空的阻隔,內地讀者難得一見。

陳誠(左二),1949年後可謂國民黨炙手可熱的人物,官至國民黨副總裁。忠實執行蔣介石的決定,對台灣經濟發展也做出了貢獻,同時他堅決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1965年3月5日,因感冒並發肺支氣管炎在台北停止了呼吸。

何應欽(左二),受桂係影響,去台後大權旁落,深居簡出,不聞政事,“閉門思過”。於1987年10月20日死於台北,時年98歲。圖為1955年與同僚打橋牌一幕,圖中他穿著考究,係著領花,像是剛出席完一場婚宴回來,可見其生活相當悠閑。

白崇禧,當年桂係首領之一,遷台後受到蔣介石監控和迫害,特別是李宗仁回到大陸後,白的作用蕩然無存。1966年12月2日在家中身亡。

顧祝同(中,晚年與家人合影),去台後一度被圈定為蔣經國的“輔國大臣”。晚年身體很好,散步養花,生活很有規律。1973年5月,82歲的顧祝同還與何應欽一起,興致勃勃地視察了金門與澎湖諸島。他在視察金門炮台時,手舉高倍望遠鏡,對著大陸方向,凝視了足有十幾分鍾後,一下變得沉默寡言。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病逝,終年95歲。

陳果夫,去台後,“二陳”重權盡失。他久有肺病,又曆來清廉,在陳立夫去美國後,家庭經濟發生危機,無錢治療病情加重。後雖得蔣介石特批5000銀元接濟,但已對病情無濟於事。於1951年8月28日死去,終年隻有60歲。陳果夫生前,曾希望死後能回到故鄉浙江吳興。他寫過一首《故鄉》詩,字裏行間寄托著他濃濃的鄉情。

孔祥熙(右),在1960年其80歲生日大壽上與何應欽分享蛋糕留影。孔1948年去美國定居,被熒國人稱為“院外援華集團的神經中樞”。1960年10月,受國民黨當局指使,暗中向尼克鬆提供競選費用的內幕曝光。1967年8月15日,死於紐約一家醫院,時年87歲。

陳立夫(左二),1979年率親友與蔣經國合影。遷台後,知大勢已去,於1950年離開了台灣,在美國辦了一個小型養雞場,過起了田園生活。1967年,偕夫人返台定居,晚年積極提倡“中國文化統一申國”,並提出對大陸經援方案,被評為“反共老人要做聯共先鋒”,震動台灣朝野。2001年2月8日,新華社發布新聞:“陳立夫先生今晚在台中病逝,享年101歲。”

宋子文,1960年與外孫合影。1949年後先後定居法國、美國。1963年,曾接受蔣介石邀請,訪問台灣。蔣仍指望借助宋對華盛頓施展影響,但無果。1971年4月24日晚,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小型宴會上,傳出一條消息:前國民黨政要宋子文,因誤吞雞骨被哽死,終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