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時是東漢統治著天下,到了漢靈帝這一代,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遂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黃巾起義被鎮壓,靈帝死後,年僅十四歲的長子劉辯繼立為帝,其生母何太後臨朝聽政,於是外戚同宦官的鬥爭又重新激烈起來。
公元189年,大將軍何進為了一舉殺盡宦官,召河東太守董卓帶兵入京。丁原也接到何進的徵召,率領軍隊到洛陽,密謀誅殺十常侍。
行程之中,夜已至三更,丁原命全軍就地紮營歇息。
後營空地,一個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的將軍在揮舞著方天畫戟。此人姓呂,名布,字奉先,現為丁原主簿。
這時,一位少年從自家營帳走了出來,他持弓背箭,原想出去獵一點野味,卻遠遠看到了舞著畫戟的呂布,戟法精妙無比,是那麼的威風。調皮的少年心想:“看他那麼威風,索性跟他開個玩笑看看,滅一滅他的威風。”
這個頑皮且膽大的少年,將弓箭對準了距離約一百餘步的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他拉滿弓,耐心等待著,呂布手上的畫戟開始變慢,少年抓準機會,把箭射出,箭如流星般飛射出去,準確地射中了方天畫戟上的小枝。
“耶!成功了!”少年得意的握拳。
隻聽背後有人“哼”了一聲,一拳敲了一下少年的後腦勺。
“爹,您不要每次突然在我背後用拳頭打我的頭啊,這樣不但被你打傷,還可能被您打傻啊!”少年委屈道。其實,這一拳根本就沒用力。
“蠢貨!你不要再用這麼危險的方法顯擺你的箭術,萬一傷到人呢?”那人叫曹性,字子楚,南陽人,為丁原的部將,是部隊裏的神箭手。
少年叫曹承,字少君,是曹性的獨子,今年十六歲,娘親生下他時難產而死,曹性很疼愛自己的孩子。曹承自幼習武,身手甚是了得,弓箭之術更是盡得曹性真傳,曹性讚歎總有一天,孩子的箭法肯定會超越他。
“哈哈,爹,我的箭法是不是超過您了?您說啊!”曹承得意道。
“不和你說這個,你已經得罪了呂主簿,跟我過去,跟他好好道歉吧。”曹性說道。
曹承心念一動:“此人相貌不凡,一看便知深藏不露,為何是主簿這種低微官職?”
曹承還在想著,呂布晃眼間便走到眼前。
呂布還道箭是曹性射的,笑道:“曹兄,好箭法啊!這麼遠的距離都能射中我畫戟上的小枝,早就聽聞你的高超箭術,恨無緣相見,今日所見,果然名不虛傳!”
曹性見呂布不怒反喜,鬆了一口氣,忙道:“不!這箭不是我射的。”
“是我射的,呂主簿。”曹承笑道。
呂布望了曹承一眼,隻見他濃眉大眼,一雙含笑的眼睛精光四射,英氣逼人,俊俏端正的臉生得十分白淨,顯得一表人才。曹承見呂布瞧著自己,便微笑道:“將軍,方才小的多有得罪,還請見諒。”呂布還在想著,好一個俊秀的少年,這時回過神來,道:“不知你叫什麼?”
未等曹承答話,曹性道:“犬子曹承,曹少君,無意冒犯將軍,望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呂布哈哈大笑,道:“慚愧,慚愧,是我弄錯了,曹兄的箭術出色,但沒料到令郎也這麼出色。”
曹承聽他讚美自己,心中很受用,仍謙虛道:“父親教我的箭術,雕蟲小技,根本無法與他比。”
呂布又是一笑,道:“你這少年,真是有趣,不知你武藝如何,你隨我來,過上兩招,如何?”
曹承笑道:“我的身手不行,肯定會被你打個鼻青臉腫。”
呂布道:“怕什麼,我會手下留情的,點到為止。”
曹承麵露喜色,點頭答應。並向曹性道:“爹,我去跟呂主簿切磋一下,你先睡吧。”
“好吧,點到為止哦。”曹性笑道,他很了解兒子的性格。
呂布帶曹承到後方空地,呂布道:“使什麼兵刃?”
“就這把劍吧!”曹承一眼就看中了一把長約四尺,閃爍著青光的長劍。
呂布手中方天畫戟一晃,說道:“請!”
曹承亦恭敬道:“請!”言罷,刷刷刷刷數劍,砍向呂布。曹承出手甚是敏捷,呂布見了,不禁大為讚賞。呂布向後退去,錚的一聲,挺戟擋住了曹承的劍勢。隨即,呂布還招,畫戟刺來。呂布戟法迅捷,出手如風,對上曹承手中長劍。曹承暗自吃驚,手中的長劍差點把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