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八大以來黨員數量結構不斷優化(3 / 3)

這些數據說明,黨員的性別、民族、學曆和年齡等構成繼續得到調整,高素質人才和隊伍年輕化比例持續增長,不斷優化的黨員隊伍結構將使黨員隊伍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黨建得到加強

在黨組織建設方麵,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都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傳統領域基本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的覆蓋麵也明顯擴大。

從基層黨組織分布看,2011年,傳統領域基本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全國7135個城市街道、3.3萬個鄉鎮、8.4萬個社區(居委會)、59.1萬個建製村建立了黨組織。公有製企業、機關單位黨組織覆蓋麵達到99.96%。事業單位黨組織覆蓋率達到99.2%,比上年增長0.3個百分點。2013年,全國7448個城市街道、3.3萬個鄉鎮、9萬個社區(居委會)、58.4萬個建製村已建立黨組織,覆蓋率均超過99%。23.5萬個機關單位已建立黨組織,占機關單位總數的99.6%,所占比例較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50.8萬個事業單位已建立黨組織,占事業單位總數的90.7%,所占比例較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19.5萬個公有製企業已建立黨組織,占公有製企業總數的90.8%,所占比例較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

在傳統領域基本實現黨組織全覆蓋之後,麵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大量湧現,中央要求“落實黨建工作責任製,強化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加大非公有製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全麵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麵”。 2013年,全國162.7萬個非公有製企業已建立黨組織,占非公有製企業總數的58.4%,所占比例較上年增加4.1個百分點。11.5萬個社會組織已建立黨組織,占社會組織總數的41.9%,所占比例較上年增加6.8個百分點。為擴大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麵,各地還針對新興領域流動黨員多、黨組織開展活動不易等情況,因地製宜,依托社區、商圈、工業園區等特殊條件,探索出“社區黨建”、“商圈黨建”、“樓宇黨建”、“區域化黨建”等諸多形式。

從黨組織自身建設方麵看,各級黨組織著力創新方式,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各地黨組織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肅黨內組織生活。在總結各地經驗、深入研究不合格黨員的認定標準和處置方式的基礎上,有關地區和黨組織認真開展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嚴格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處理“三不”黨員、長期失聯黨員和長期不發揮作用黨員,從而在純潔黨組織和隊伍、建立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製方麵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根據上述十八大以來黨員數量、結構的變化,今後黨組織在發展黨員和促進自身建設方麵,應當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以黨員隊伍的總量控製、結構優化和教育管理服務等為重點,大力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作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葉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