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喬布斯:我的成功來自於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1 / 1)

喬布斯:我的成功來自於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

大道

1995年,喬布斯的職業生涯處於低穀,這一年有人為他拍了一部紀錄片。這部片子被導演丟在車庫裏16年,直到喬布斯去世後才被找出來。在紀錄片中,喬布斯坦誠地講述了自己對於人才的態度。

“我大部分的成功來自於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才,不是B級、C級人才,而是真正的A級人才。假如你找到真的很棒的人才,他們知道自己真的很棒,你不需要悉心嗬護他們的自尊心,真正重要的是工作表現。”

喬布斯一直在努力尋找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隻有不斷發現人才,才能打造一個強大的A級團隊。喬布斯一生麵試過五千多人,然而真正被他看重的人並不多,他挑選人才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看應聘者的特質與價值觀是否與公司的基因吻合。喬布斯一生都在積極尋找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並使他們成為公司員工。如果喬布斯認為某人非常重要的話,他會千方百計邀請對方加入。李開複28歲進入蘋果的語音識別項目組,當時組裏大部分員工都是年輕人,有些人比李開複還小,但他們是全美軟件業的精英,他們熱愛並傳承著蘋果公司的文化。

喬布斯說,他花了半輩子時間才充分意識到人才的價值,他曾經以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後來他認為能頂50名。由於蘋果需要有創意的人才,因此喬布斯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蘋果前副總裁詹姆士·希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了喬布斯的用人之道:能夠成為喬布斯左膀右臂的優秀員工,必須為人正直且有遠見。我希加自己之所以能順利成為喬布斯的助手,一是為人坦率、誠實,並能夠就任何問題同喬布斯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二是希加的遠見和開闊的視野。喬布斯一直希望具有此種品質的優秀高管圍繞在自己身邊,這些高管必須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從而能夠將不同業務連接在一起。這些高管必須有一種“文藝複興”式的預見能力,因為這才是連接技術和藝術的橋梁。

蘋果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公司之一”。 2004年,喬布什指示ios操作平台設計主管斯科特·佛斯塔爾開發iphone時,他給出了一係列嚴格的限製。在這個代號為“紫色項目”的研發計劃中,喬布斯隻允許佛斯塔爾使用蘋果內部員工,決不能從外部挖人。佛斯塔爾隻能從內部挖掘“超級巨星”,甚至於這些人在接到他的邀請以前,根本不清楚“紫色項目”是做什麼。

喬布斯認為,一個團隊裏最大的敵人就是“笨蛋”。蘋果是一家充滿活力的公司,他的員工必須精明強幹,他無法忍受一個“笨蛋”影響公司,一旦他發現這樣的不合格者,就會立即開除他,這一點上喬布斯絕不手軟。

在蘋果公司,曾經經常聽到喬布斯說這樣的話:“這款筆記本的大小不能超過一個記事本的大小”,“我希望有一天這個電腦能夠被裝進牛皮紙袋裏”,“外觀應該更漂亮一些”。盡管設計師對喬布斯的要求滿心抱怨,甚至拋出狠話:“這對我們來說太難了,根本就是幻想。”但喬布斯的回應更狠:“這個世界上一定有能夠完成它的人,如果你不想成為那個人,那麼我們也可以找到其他想完成並且有能力完成它的人。”最終的贏家還是喬布斯。2008年,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在蘋果誕生,它小巧到可以直接裝進牛皮紙袋。

蘋果公司前首席科學家拉裏·特斯勒說:“以前我不太明白‘魅力’這個詞的準確含義,當遇到喬布斯之後,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