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辛棄疾又將那十幾人全部都給柳靖陽進行了引薦,當說道最後一人時,辛棄疾道:“這位英雄姓耿名京,乃是我們這裏的首領,此次我們之所以會到這裏來,便是奉了他的號令,在此商議如何聚集反金義士協助大宋打敗金軍的事宜。”柳靖陽一聽這話,當即便又向耿京再行了一禮,說道:“耿英雄如此深明大義,心懷故國,當真令人欽佩,在下在這裏代表生活在宋朝的黎民百姓向你謝過了。”
耿京卻擺了擺手,說道:“好漢不必如此,耿京雖然生活在金國,但身上流淌的卻是漢人的血液,眼見金人如此猖獗,焉能有坐視不理的道理。”辛棄疾也道:“是啊,我們巴不得宋朝能夠早日強大起來,盡快收複山東,讓我們這些人再也不用忍受金人的欺負呢。”
柳靖陽道:“我的心中也如你們一般,不過現在金人的勢力還十分強大,宋朝別說要徹底打敗他們,就是能不能抵擋住金人的此次進犯都是一個問題。”耿京道:“金人就算再怎麼強大那又如何,隻要咱們天下所有的漢人能夠團結一起,便一樣可以將他們給打敗的。”
柳靖陽聽他說話竟然如此有豪氣,當即便點了點頭,說道:“耿英雄說得是,單以人數而論,咱們漢人的數量何止是金人的十倍,若是當真能將所有的漢人都團結起來,要打敗金人簡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隻是現在的情況,咱們漢人就跟是一盤散沙似的,很難團結得起來啊。”耿京道:“事在人為,隻要大家都肯於努力,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辛棄疾也道:“對啊,耿首領這話說得在理,不瞞好漢,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聯絡,我們已經在此地聚集了四、五萬人馬,隻要金朝的軍隊一旦對宋朝發起攻擊,我們便會立即在這裏舉事響應的。”柳靖陽聽辛棄疾說已然聚集了四五萬人馬,臉色登時大喜,說道:“太好了,若是到時候有你們這支人馬在背後進行牽製,金軍必然會前後難以兼顧的,這勝負的天平可又對我大宋傾斜了不少。”
辛棄疾道:“既是如此,好漢何不幹脆留將下來與我們一起舉事,以好漢你這樣的本領,一旦留在我們隊伍中,必會對我們的舉事大有幫助的。”柳靖陽卻擺了擺手,道:“我不可以留下來的,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須得盡快趕回大宋去。”辛棄疾道:“什麼重要的事情。”
柳靖陽道:“我這一路從北而來,了解了許多對大宋有利的軍情,因此回到宋朝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盡快的將這裏的情況如此告之給虞允文大人,讓他稟告朝廷後,讓宋軍能盡快的做好防禦準備。除此之外,我還得盡快召集起明教的部眾,將他們也一起帶到前線來抗擊金人。”辛棄疾聽說他要將明教教眾也帶到前線來抗擊金人,臉色登時有些詫異,問道:“好漢與明教有什麼關聯,他們能聽你的麼。”
柳靖陽聽了這話,臉色微微一笑,說道:“上次辛公子問我叫什麼名字時,我因為擔心會過早的泄露身份,所以並沒有告訴於你,現在也是該告訴你的時候了。”說到這裏,輕輕咳嗽了一下,道:“我的名字叫做柳靖陽,真實的身份乃是中原武林幫派明教的教主。”
辛棄疾臉色登時又驚又喜,說道:“難怪你的武功會如此的厲害,原來敢情竟然是鼎鼎大名的明教教主,若是這次你們明教當真也能加入到抗擊金軍的隊伍中來,那還何愁金人不敗啊。”當下柳靖陽又與耿京和辛棄疾等人詳細的商議了一下如何聯手抗金之事,直到天色快要亮了,這才向眾人告別而去。回到客棧之後,略作了一下休息,便又帶著陳君竹繼續上路。
如此又行了數日,便來到了宋金交界之地,但見金朝大軍已然陸續開始在邊境上進行駐紮,不時傳出陣陣操演之聲。柳靖陽不敢在邊境上多做停留,向那守關的金兵出示了完顏烏祿的通關令牌,當即便駕著馬車離開了金國,進入了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