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靖陽腦海中立時幻想起當日兩人比武的情景,不禁為之神思起來,過了好一會,卻忽然想到一事,問道:“你剛才說梅大俠若是獲勝了,就會要求莫教主在有生之年不能舉事造反,難道莫教主想要造反麼。”楚懷義卻搖了搖頭,說道:“據我所知,莫教主從無造反的意圖。”柳靖陽道:“若是莫教主不想造反,那為何梅大俠又要和他下那樣的賭注。”楚懷義道:“要回答你這個問題,可這就要從咱們的大宋朝廷說起了。”柳靖陽吃了一驚,問道:“怎麼這事竟然與朝廷也有關麼。”
楚懷義道:“當然有關,而且關係還大得很。咱們大宋朝自立國以來,國力就一直嬴弱,長期受到遼人、金人的欺辱,到了徽宗皇帝這一朝,不僅國力不振,而且還腐朽不堪,因此老百姓不斷的揭竿起義。我明教這時自然也順應了民意,就這幾十年裏,便先後有方臘、王宗石兩任教主以及長老餘五婆率眾舉事。幾次舉事雖然最終都失敗了,可對朝廷卻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柳靖陽微微點了下頭,說道:“你說的這些事情,我倒是也都有聽聞的,不過可為什麼每次舉事,領頭的都是我們明教呢。”楚懷義道:“我們明教不僅是武林中的第一大幫派,而且還是民間最大的宗教組織,遍布在全國各地的教眾數以萬計,以明教這麼龐大的勢力,想不做領頭的人都是不行的。”柳靖陽又輕輕點了點頭,說道:“如此說來,朝廷對我們明教是十分痛恨的。”楚懷義道:“豈止是痛恨,朝廷巴不得將我們全部都消滅了才好,要不為什麼要汙蔑我們為魔教,還到處緝拿我們的教眾。”
柳靖陽道:“難不成梅大俠找我義父比武之事,就是朝廷在背後挑唆的。”楚懷義卻搖了下頭,說道:“此事雖然也有不少人懷疑過是朝廷在背後挑唆,不過以我判斷,應該和朝廷沒有直接關係。”柳靖陽道:“若不是朝廷在背後挑唆,那他們二人為何又非要進行比武呢。”楚懷義歎了一口氣,說道:“促使他們二人比武的原因,其實僅僅就是當時江湖中的一句謠言而已。”柳靖陽聽到謠言二字,有些詫異了,問道:“什麼謠言。”楚懷義道:“就是一句說咱們明教很快就要舉事造反,莫教主想要自己當皇帝的謠言了。”
柳靖陽聽他說了這話,臉上露出一絲疑惑,說道:“就為了這樣的一句謠言,他們二人就要比武,這似乎還不至於吧。”楚懷義道:“你可不要小看了這句謠言,當時江湖中可是傳的沸沸揚揚的,聽說就連朝廷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曾秘密調動過兵馬。”柳靖陽更加驚訝了,問道:“朝廷怎麼會為了一個謠言,秘密調動兵馬,這似乎太些兒戲了一點。”楚懷義道:“你根本就不知道當時的情形,你若是知道了那時候明教的勢力有多大,肯定就不會這麼說了。”柳靖陽道:“那時明教的勢力很大嗎,可再大也大不過朝廷啊。”
楚懷義道:“大不過朝廷那是肯定的,不過明教自莫教主主持教務以來,因統領有方,吸引了大批武林人士慕名投奔,因此勢力大增,在武林中儼然已壓倒了其他各大門派,後來就連獨霸一方的天聖教也都前來歸附,投靠在了明教的麾下。”柳靖陽聽到天聖教三字,問道:“天聖教是什麼教派,怎麼我沒有聽說過。”楚懷義道:“那你可聽說過鍾相、楊幺。”柳靖陽點頭道:“我聽先生提起過這兩個人的,聽說也是舉旗造反的頭目。”楚懷義道:“天聖教就是由鍾相、楊幺殘部建立的。”柳靖陽道:“如此說來,這個天聖教的勢力也很龐大了。”楚懷義道:“天聖教除了教主之外,還有四大長老、八大堂主、十大太保、七十二寨寨主,教眾遍及江南,你說他們的勢力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