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紅頭文件
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金秋八月該是一個收獲和季節,人們都沉侵在豐收的喜悅中。社委會的領導來廣告部房地產周刊視察過幾次。聽說在廣告部要提拔一名正式社聘記者。
自然姚吉和趙一丹就成為主選對象。社長親自約房地產周刊主編袁龍調查了幾回。姚吉很自負地說,當然這次正式聘用非他姚吉沒屬,原因是他是房地產周刊最具實力的記者,再著他自己也開始做業務,多重發展,他有實力有能力證明他是最棒的,最有發言權的人。
過了一段時間,社會會下紅頭文件,一紙調令下來之後,社會委正式聘用人員是趙一丹,而不是姚吉。姚吉當時就發了火,跳起來要找社委會理論,在房地周刊等人的勸說下,姚吉總算忍住了這股子火,他能服嗎?這不是往他姚吉的頭上拉屎拉尿嗎?並且,社會委在考查人員期間,經濟部的主任沙承誌,還單獨約姚吉談過話,沙主任認為,房地產周刊部要調經濟部當記者,非姚吉莫屬。為此姚吉私下裏還高興了好一陣子。當一名正式記者那是多麼風光的事。
可是,真不知是什麼原因,社長出麵調查的結果,卻是調趙一丹為經濟部記者。兩天內到經濟部正式上任,交清房地產部的工作。該文件在社委會中層以上幹部會上進行傳達,並把紅頭文件下達到各個部室,讓每位正式記者傳閱。
謝天謝地,趙一丹就這樣成為一名經濟部的記者。該感謝那位領導的推薦呢?當然與房地產周刊部的主編袁龍有關係,更為重要是趙一丹的人品還是得到大家認可。這對於一名專科生來說,趙一丹真是走了紅運。銀城晚報,沒有特殊關係,專科生很難成為正式聘用記者。可是趙一丹真的就有了這樣的一個機會。正式記者,那是多麼光榮的一個職業。趙一丹曾經夢想的職業。
到經濟部擔任記者的第一天。沙主任找趙一丹談了話:“一丹我本來想著調姚吉過來,那知社會卻調來的是你。來之後你得好好地幹。”“好的。”到了經濟部之後,所有的記者都很客氣。經濟部當時是《銀城晚報》最重要的一個部門,報社裏最優秀的記者都在經濟部擔任記者。所以趙一丹到來社會裏的其它記者都很驚訝,說什麼的人都有,但是許多人的意見趨同“趙一丹是社長的親戚”這一說法。並且經濟部的記者都私下這樣說。因為趙一丹的口語和社長的口語差不多。實際上,姚吉、趙一丹、袁彬都是山區孩子,安說姚吉離社長的家鄉還近些。
經濟部的記者任務是,一個月采寫稿件,打算最少需要完成150分,每篇稿子,按最底5分來算,一個月需要30篇稿子,也就是說一天需要一篇新聞稿件,或著隔一天上稿子,那就得上兩篇稿子。版麵有限,報社記者很多,編委會跟據稿件質理統一按排版麵。如果能在經濟部完成稿件任務著,的確是不錯的一名記者。當然,報社還規定,根據稿件的質理把稿件分成四個等級。ABCD,依次為25分,15分,7分,4分。隻一些綜合性大稿件,才有可能打成A級稿件,對於報社的記者來說,每月達到A類的稿件隻有一兩件。達到B級著也不多,主要是一些好一點的綜合稿件才能達到這類級別,C類稿件相對就多了,一般好一點的稿件都是C類稿,D類稿件,就是最簡單的簡訊,通訊,消息類。工資記費標準就是,完成這些任務,月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加稿件,一月能拿一千五六百元,如果超任傷完成,還另外有獎金,好的記者一月能拿兩千多元。這同房地產的記者相比,趙一丹的收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然,趙一丹由一名房地產記者,到經濟部采寫經濟類稿件,還真有些難。悟性不錯的趙一丹,還是初次采稿比較順利。剛去時間不長,一連寫了好幾篇不錯的稿件,當然還有沙主任的大力幫忙,並且對稿件寫作中的問題進行了指導。納副主任也很支持趙一丹,其它編輯都一樣。雖然趙一丹有心裏的上壓力,如果完不成任就得扣分。趙一丹每天,因為發稿子的事而愁,如果每天報紙上沒稿件上他就心裏發慌,曾經組袁龍主編訴過苦。
袁龍勸趙一丹努力,一定要完成任務,為房地產部掙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趙一丹終於能輕輕鬆鬆地完成每月的任務,同時還能超額完成了。一個月的月工資拿到一千七八。可是時間一長,有人通過別的渠道就了解到趙一丹不是社長什麼親情。當然趙一丹寫稿子還不錯。在前期,沙主任為了討好趙一丹,他自己出去采訪回來的稿件還掛了趙一丹的名字發。可是後來就不是這麼樣的了。趙一丹采來的稿件,沙主任還左挑毛病右挑毛病,有時拖著不發。對於新聞稿件一拖就沒有了時效性,自然發著就沒有價值了。還有一部稿件,就是許多單位的例形會議稿件,當然有時候可以發也可不發,完成看記者跟主任的關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