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屠城(1 / 2)

雖說蕭石竹早已看出了吳回有問題,也基於這點而揣度,祝融國或許會在戰爭開始後,因吳回而有所變故發生,長琴也因此揮兵回國;但當料想成真時,他還是有些驚愕。

他曾經設想了變故的十幾種可能,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此變故會是祝融突然去世了。同時也很狐疑,此事倒底與吳回有沒有關係?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他更擔心的是,這種的突發情況下,長琴說什麼也必然會回去奔喪的。而他回國除了是去奔喪之外,是繼承王位。蕭石竹沒有理由,強拉著對方不走。

如此一來,蕭家軍必然會勢單力薄,他們即將孤軍奮戰,麵對整個共工國。

他看了幾眼長琴手的那份協議,沉吟著思忖半晌後,頓覺此事也未必全是壞事。至少如此一來,共工國的國土百姓,以及財物都是他的九幽國的了。

而如果是長琴因此獲得王位,對九幽國更是有利。一旦共工國被吞並,祝融國這個堅實的盟友,將會成為九幽國的西麵屏障。

且如果退一萬步說,祝融的死真與吳回有關的話,那長琴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屆時祝融國必定內亂,國力削弱在所難免,自然而然的,吳回也不會有心思再來對付自己了。

“太子請節哀。”想到此,蕭石竹趕忙悄然定了定神,隨即麵露悲痛神情,眼泛起點點淚花,緩緩伸手接過協議,頓了頓聲道:“協議我先收著,如果將來還有什麼可合作的機會,希望我們兩國還能繼續精誠合作。”。

頓了頓聲,他又補充說到:“待此地戰爭結束後,我一定親自前往貴國,為火王祝融香。”。

“九幽王果然重情重義。”果不其然,長琴為他這走心的表演大為感動,顫聲說到:“我會給你留下五千族人,供你調遣。”。

“那多謝了。”蕭石竹也不瞎客氣,隻是暗把眼珠子一轉,又心生一計,道:“可否把貴軍帳篷也給我留下,外加你們的一百麵軍旗。”。

“好的。”雖說長琴不知道他要這些幹嘛,但他要的又不是什麼貴重之物,加長琴也是歸心似箭,便懶得去深究,想也不想的一口應了下來。

正說著,蕭石竹傳信兵從遠處跑來,遞給他一封信函後轉身離去。

蕭石竹拿著信函,便沒有急著打開細看,而是先對長琴說到:“事不宜遲,太子若要動身,還是借著夜色的掩護,悄然退去的好。”。

“那你我此別過了。”眼含感激的長琴把頭一點,道:“你要的東西,我會給你都留下的。”後,轉身離去。

“傳令蕭家軍的每一個戰士,見祝融軍有所變動也不可聲張,必須裝作什麼都沒看見,更不要靠近他們的營地。”。目送著長琴離開後,蕭石竹趕忙對緊隨左右的金剛道:“長琴與他的祝融軍一撤,你立刻帶一些熟悉機關布置的軍士,去他們留下的營地和帳設置陷阱。”。

語畢,轉身往自己大帳而去。

到了大帳後,蕭石竹屏退左右,坐到寶座後才緩緩拆開拿在手的信封,借著手邊燈燭展開信函細看起來。

可沒看幾行字,他漸漸陰沉下來的臉,登時變得有些慘白,瞪大的雙眼,流露出不可思議之色。握住信函的手,都不由自主的一顫。五指一鬆,信函他從手掉落。

此信是胡回傳來的,麵的內容大概是經過了十天的奮戰,讙頭郡那邊的天通城保衛戰,已經基本結束。九幽國成功的抵禦了共工的入侵,斬敵近六萬,俘虜四萬餘,剩餘敵軍退回共工國,敵方主將浮遊也被英招斬首。

雖九幽國再創了以少勝多的跡,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天通城軍士死傷近四千,部曲民兵也死傷一千有餘,連巫支祁也在此役壯烈犧牲。

正是巫支祁的犧牲,讓蕭石竹很是震驚;他一時間呆愣在那兒,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頓覺胸悶,呼吸有些困難。

這個自稱瞑海一霸的千年猴妖,自從歸降他之後,鞍前馬後無怨無悔,且每每征戰必是身先士卒,為他的九幽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忽然接到這猴子的死訊,有如挨了一記晴天霹靂,讓向來鎮定自若的蕭石竹,也忽地有些不知所措。

“他不是瞑海一霸嗎?他怎麼會死呢?”有些呆愣的蕭石竹輕聲嘀咕著,悲痛之色浮現於臉,泛紅的眼眶也慢慢濕潤起來。

“折了我一員大將,折了我一員大將。”淒入肝脾的蕭石竹,呆望著漸漸的躺在他腳邊地的那一紙信函,右手緊握成拳,一下下的狠狠地捶打著桌椅扶手,眼淚不住地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