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知道
作者:梅玉榮
似乎並未吸取央視關於“你幸福嗎”的采訪導致大眾吐槽的教訓,浙江衛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突發奇想,走上街頭,高調采訪路人“什麼是青春”,結果也收獲了五彩繽紛的答案。一位大叔自嘲說:“我們已經是青春的平方了。”一位大媽憂傷地回憶:“我那個年紀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一位已婚少婦驕傲地回答:“青春就是當初我追我老公,從18歲開始追了3年。”一位滿臉青春痘的大學男生則調侃道:“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我們這樣的人隻有大學。”
自嘲裏的智慧,憂傷裏的茫然,驕傲裏蘊藏的正能量,調侃裏隱含的少年鋒芒,其實都是真誠的回答,直指內心。
青春是歌中永恒的主題。《青春》有遠方:“我打算在黃昏的時候出發,搭一輛車去遠方。”《歲月輕狂》有遐想:“水一般的少年,風一般的歌,夢一般的遐想,從前的你和我。”《光陰的故事》有鏡頭跳躍:“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超越夢想》有激情高昂:“讓生命擁抱這一刻,讓歲月銘記這一回!”
一絲朦朧,一點青澀,一段狂放,一些淡淡的悵惘,一些莫名的憂傷……
青春是一種信仰。屈原曾有名言:“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貴於萬金的青春,於屈原是愛國的信念,是自沉汩羅江而不絕的夢想。習總書記在給北大學生的回信中說“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一份博大祥和的“中國夢”植入青春的血脈中,期盼它蓬勃壯大,蔚然成林。
青春,可以容忍適度的輕狂。網上曾盛傳一句話:“你不吵不鬧不任性不叛逆不逃課不打架不去玩不K歌不通宵不旅遊不喝酒不逛街不早戀隻因為要學習要工作……請問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麼?”太節製就會變成死腦筋,那樣,你的青春不僅喂了狗,還被啃得隻剩骨頭架子了。但這句話絕不能成為放縱的理由,因為太放縱會失去靈魂的依托。
人生四時八節,青春是最燦爛的一季。因為青春,我們用力深呼吸,用力做夢;因為青春,我們不怕失敗,讓生命怒放!所以,趁自己還年輕,趁自己還有理想,趁自己還沒有被世俗化,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去不複返的青春。不要等到青春遠逝,才百般無奈地像趙薇一樣“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