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最後的相約(1 / 2)

史劍,男,二十九歲,本科文化,工作四年,是縣郊區鄉土地管理所所長,業務能力很強,是土管局最有希望的年輕幹部之一。

可惜他崇尚紙醉金迷的生活,少年得誌,便搞不清方向,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兒,活生生把二十八家的門點,一刀破開一半地皮寫在謝廷肉品交易市場的名下,讓國有資產遭受了重大損失。

紀檢委書記去調查他的時候,他顯得是那樣地膽怯、青澀和不成熟。沒問了幾句,就主動交待了很多的問題。

在他的辦公室,擺了九盆花,盆盆花裏都有一個油紙包,包得全是現金,共計七十八萬。

杜怡奇看著紀檢委書記拿來的筆錄,心裏一陣陣不舒服。這個小所長值不值啊。

天天給花換水、換土,你都得惦著這些錢,萬一哪個同事兒把你的花盆抱走了,你敢吭聲不?

小小年紀,胃口巨大,幾乎到了雁過拔毛的地步。貪汙已經不僅僅是高官的專利,這樣的股級幹部一樣可以涉及百萬資金。

縣法院依法對他判處了九年徒刑,他無限光明的前途從此也就斷送了。

實在是可惜,可憐。

州新聞工作隊伍來到邊城縣首先接觸到的是到處是懸掛著“向抗洪英雄薑維同誌學習”的標語,此時薑維的名聲已經全省皆知。同時又親眼看到史劍的判刑。

因此,他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賞罰分明,既大力宣揚發的典型、榜樣,又嚴懲違法亂紀的幹部。

他們邀杜怡奇做一個電視講話,杜怡奇百般推脫,他實在不願意講,因為他不想麵對史劍和史劍的家人。

最終杜怡奇推給了縣長,讓他說去吧。這樣他高興。

州裏用黃金的時段、主要板麵報導了邊城縣的近期的工作,杜怡奇獲得了較高的評價,這算是邊城在開縣委擴大會槍走火事件後終於板回一成吧,總是件喜事兒。

拿下謝廷的內類交易市場的土地以後,邊城縣的大建設就這樣開始了,gd集團在邊城縣建設的項目實施的順風順水。

外貿經濟的探索也慢慢開展,尹萬梁、謝廷、那些改製的國有企業也都加入了邊貿生意的大軍。

許久不聯係的兩國之間的親戚也開始了曆史性的走動,漸漸地趨於頻繁。

縣上開辟了五條國際客貨運輸班線,開始了一些小規模的旅購貿易,以及尋親認親活動。

少數民族往來得更為頻繁,因為在民間往來中,他們使用得是同一種語言。

最為厲害的是州外經局在組織到對麵的國家考察的過程中,居然找到了對麵一個村子,說著地道正經的陝西話。

這個重大的新聞一級一級上報到國家,電視台就派專題的攝製組赴當地拍攝了一個係列的“曆史探秘”節目,說這些人或被古代皇帝追殺,或是西征部隊散失的部隊種種雲雲。

國際籃球邀請賽也逐漸有了眉目,已經有了一點點磋商。

祁娜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地當了縣委組織部長,報道的那天,李副部長簡直是氣急敗壞,她那樣好強的性格怎麼能容忍得了一個自己曾經的部下騎到自己頭上。

可是這就是組織用人的科學決策,組織總是諱莫如深,在用人方麵總要表現的出人預料,又有根有據。

李副部長認定是杜怡奇耽誤了她的前途,對杜怡奇滿懷的憤怒。

可惜杜怡奇被組織派到省委學校學習去了,時間是半年。

對於任何領導幹部來講,駐黨校學習是很開心的事情。杜怡奇可以省心了,在職進修培訓,其實就是度假的一種,一大幫領導幹部在一起學習,終於有了閑暇的時間。

杜怡奇想當領導幹部的人,幾乎沒有幾個人是不願意學習培訓的,白天就是上課、討論、休息、聊天,夜晚就是喝酒、交流、聯係感情。

縣裏有什麼大事兒,他們還是會打電話請示杜怡奇的,但一般常務性工作,就都按各自分工處理了。

當縣委書記以來的日子裏,這當然是最為舒服、悠閑的時候。

更讓杜怡奇覺得愉悅美好的是,學習期間鐵定的一周兩個休息日,是可以休息的。這對杜怡奇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恰好小潔已經回到國內了,杜怡奇正好可以借機去會會她。

他們逛街、購物、唱ktv、喝咖啡、做盡了一切能做之事。

杜怡奇告訴小潔,堅決擁護上級加強建設“學習型班子”的建設,如果沒有學習,杜怡奇哪裏來這麼多,這麼集中的時間跟她在一起浪漫。

小潔說:“就是,你就瘋狂吧,我陪你,畢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長了”。

小潔告訴杜怡奇,她打算移民烏克蘭了,她在策劃著移民的事情了。

杜怡奇問她,“你具備條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