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苔蘚植物屬於綠色無種子的植物。
可分為苔綱、蘚綱及角蘚綱。大部分苔蘚植物高2~5公分,少數高達30公分。
苔蘚植物廣布世界各地,從極地到熱帶均可見,在潮濕的環境中最為繁茂,對於長期幹燥和冰凍的條件均極能耐受。
林興安還鄭重地對淩子凱說道,要想將整個雲海林場建設成真正的原始林地,苔蘚植物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因為苔蘚植物能繼藍藻、地衣之後,生活於沙磧、荒漠、凍原地帶及裸露的石麵或新斷裂的岩層上。
在生長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分泌酸性物質,促使土壤分化,年深日久,即為其他高等植物,創造了土壤條件,因此,它被稱為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
它具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尤其是當密集叢生時,其吸水量高時可達植物體幹重的15—20倍,而其蒸發量卻隻有淨水表麵的1/5。在防止水土流失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像泥炭蘚屬、濕原蘚屬、大濕原蘚屬、鐮刀蘚屬等,在湖邊、沼澤中大片生長時,在適宜的條件下,上部能逐年產生新枝,下部老的植物體逐漸死亡、腐朽,因此,在長時間內上部蘚層逐漸擴展,下部死亡,腐朽部分愈堆愈厚,可使湖泊、沼澤幹枯,逐漸陸地化,為陸生的草本植物、灌木、喬木創造了生活條件,從而使湖泊、沼澤演替為森林。
當然,正所謂物極必反。
如果空氣中濕度過大,上述一些蘚類,由於能吸收空氣中水濕氣,使水長期蓄積於蘚叢之中,亦能促成地麵沼澤化,而形成高位沼澤。如高位沼澤在森林內形成,對森林危害甚大,可造成林木大批死亡。
因此,對湖泊、沼澤的陸地化和陸地的沼澤化,起著重要的演替作用。
還有就是苔蘚植物的葉隻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麵侵入葉細胞,使苔蘚植物無法生存。
如果利用這個特點,還可以把它當做檢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有苔蘚出現的地方,大多自然環境良好的地方。
至於蕨類植物是泥盆紀時期的低地生長木生植物的總稱。是高等植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大類群,也是最早的陸生植物。是生長在山野的草本,有著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
蕨類植物曾在地球的曆史上盛極一時,古生代後期它們需要水分作為再生循環的一部分,且從此開始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種類。
繁盛於石炭紀,當時曾是高達20-30m的高大植物。可以說,地球上的優質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紀大型蕨類植物形成的。
藻類植物則是指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
這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植物,最初是從原始的光合細菌發展而來的。
藻體各式各樣,在外形上有時類似高等植物的根、莖、葉的構造,但在功能上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因而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當這些藻類植物從水中登上陸地後,光合生物的進化速度大大加快,進一步演化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及種子植物。
換句話說,藻類植物是所有植物的祖先。
淩子凱饒有興趣地聽著林興安的講解,就像是當年坐在教室裏,聚精會神地聆聽老師的講課,以至於當林子裏傳來了何玲的驚叫聲時,竟然沒有聽到。
林興安對他喊了一句:“張楠那邊出現意外了,咱們趕緊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