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書,是想和時代變遷說說話,是想和朋友聊聊天。這個想法在心裏想了十年。這十年是兒子參加工作的十年。這十年間發生了許多事。兒子要求去基層鍛煉,在千裏之外的湖北工作了五年。在北京工作了五年。
五年的別離見一麵難,兒行千裏父擔憂。經常是信息溝通,電話詢問。聽到他講的驚險故事,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衝突,焦慮的情感湧上心頭。
但兒子每次回北京短暫的一瞬間,他也要找我交流工作中的困惑、煩惱和喜悅。從交流中體會到他的成長,看到他的睿智和成熟,使我倍感心中的幸福與喜悅。
由此,創作的欲望一直在湧動著。這次大病一場、生死較量,倍感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美麗重要。
朋友們說:“馬老,您這回退休有時間了,寫寫你們父子的故事讓我們分享一下啊,作為您重走青春路的第一步吧。”
從元旦開始,多少個日日夜夜拿起筆又不得不放下。在醫院做完化療後,坐臥不是、吃喝不香、大小便不適、煩躁不安幾乎不能掌控自己生命的步伐。
病後思維不敏捷、思路不通暢。手握不住筆,願望隻是盼望,實現這個願望難上加難。
但是,心中的故事不吐不快。今年7月開始,我待治療告一段落,稍有好轉的情況下,又坐到了電腦桌前。斷斷續續、日夜兼程,筆隨心夢在這裏起航,心願伴隨著筆耕去追敘往日的歲月。創作的欲望如脫韁的戰馬去馳騁前方。
心在顫抖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息,淚水如失去閘門的河水噴湧而出。在這裏我抒發對生活的熱愛,對職業生涯執著的追求與付出,抒發為兒子搭建成長平台的愚蠢與智慧。抒發教師崗位的職業情、師生情、同事情。抒發對朋友寄予我的濃重的友誼情、患難情、曆史情。抒發我對病魔來臨的疼痛情、生命情。彈指一揮間生命走過60年,往事如風吹進我心田。
一年的病痛折磨生死間走過。身上留下的是半尺的刀痕,心中留下的是患難當中,所得到的人生體會和真摯的友情。這親情、這友情,如流進心中的泉水,露水般的甘甜而美妙。
終於寫完了這個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如同女人十月懷胎,充滿著希冀而播下快樂的種子。這創作過程中的情感煎熬、苦澀的甜美盼望,等待著分娩的時刻。
不知這個種子是否可以發芽,在太陽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不知這個小生命人們是否可以聽聽他的啼哭,抱一抱他的靈魂軀體,夢隨千日行,追憶一下我們共同成長的歲月。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敢問路在何方,敢追問我們的生命過程、兒女的生命過程、職業生涯的生命過程,是否有夢的回憶,是否能體會生命的美麗。
如果有一點,哪怕是螢火蟲的一點光芒,我們的心就是相通的,在人生旅途中又多了一個誌同道合的旅行者,我將感到生命的快樂,我苦心孤詣的努力找到了知音。
在這裏我深深地感謝鄒積平同誌,在酷暑的夏天,來往於我家幫我修改書稿。史珊放下家中兩個孩子幫我調試電腦,校友周占一鼓勵和支持我,給我溫暖和慰藉。於躍在精神上給我關懷,做我心中的一杆秤,使我懂得生命的美麗和多彩。
不管怎麼樣,這本書就作為我退休以後“重走青春路”的第一步,獻給大家的一份禮物。獻給追求“中國夢”的一份賀禮吧。我用忐忑不安的心矚望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