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劉備醒悟,諸葛亮笑了:“不錯,要讓曹操覺得來攻打南陽,劉表會出兵。這樣,曹操就要重新權衡這其中的得失了。”
不愧是三國時期第一智士,居然想到用借勢這一招。但曹操肯定也會派出探子來打聽襄陽的情況,劉表立嗣的問題,這可不是什麼秘密。
對於這個疑問,諸葛亮解釋道:“不錯,襄陽之中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但劉表又為何把劉琦送給主公當義子呢?這其中恐怕還有不為外人知的秘密。”
和聰明人說話的確輕鬆,但也藏不住秘密。劉表的心思根本沒有對別人說過。但諸葛亮居然能夠猜到。但這位本來應該繼承大位的長子,都被送給別人當義子了。劉表會為了一個拋棄的、不受寵的長子出兵嗎?
“這可未必。”諸葛亮還是一付自信的微笑:“當年為了幫助張繡,劉表也曾出過兵。現在長子在這裏,誰又能保證劉表不出兵呢?”
“曹操疑心甚重,為了一探究竟,必然會有所試探。所以我們還要有另一手準備。”
另一手準備?那是什麼?
“江夏。江夏對江東來說可是奇恥大辱之地。江夏太守黃祖與江東多有磨擦。若江東突襲江夏,又殺死了黃祖。劉表必然得派人去鎮守江夏。主公則可乘機避開曹操。”
雖然書中曾說過,江東的確去攻打江夏,而且把黃祖殺了。但那也是幾年後的事了。現在孫權才繼位,正忙著接管兄長留下的基業,那有時間來打江夏呢?
但這對諸葛亮來說,都不是問題。首先他先編了一首兒歌。兒歌裏盛讚黃祖指揮手下射殺孫堅的功績,教小兒在江夏傳唱。之後又利用兄長諸葛瑾回家探親之機讓兄長聽到。
諸葛瑾剛到江東,被孫權聘為賓客。聽到這首歌,立即明白這是諸葛亮作的。笑問:“二弟在劉備手下可謂竭心盡力啊。”
諸葛亮也笑道:“雖是各為其主,但也是弟為兄盡的一份心意。”
諸葛瑾詫異的問道:“與為兄有何關係?”
諸葛亮答道:“兄長到江東一年多,雖為孫權所重,請為賓客。但江東之士眾多,兄長欲進,卻苦於不得建功。今若攻下江夏,得報昔日孫堅之仇,兄長功勞至偉。兄長得重用,弟的主公得其地。你我二人各有所宜。”
諸葛亮一席話讓諸葛瑾沉默了。孫權雖然成功繼位,但孫策時的老屬下並不賣他的賬。
武官集團稍微好一些,以周瑜為首的一班年青的武將很支持孫權。雖然像程普、韓當這些老將對孫權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懂得大局為重。
而文官集團基本是抱團抵製,孫權隻要下達改革的命令,眾文官則紛紛上書反對,甚至有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這也是孫權要大力扶持魯肅、諸葛瑾等人的原因。孫權急需人才來替換那一些老屬下。
如果現在攻打江夏,這對孫權來說的確是一個機會。一來可以立威,二來可以凝聚人心。但江夏的防禦非常強,當初孫堅就是吃了這個大虧,才會命喪荊州。
諸葛瑾考慮再三,問道:“這個時候攻打江夏,怎麼能保證江東能取勝?”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黃祖酒後殺了彌衡,而彌衡與蘇飛關係至好。且黃祖性貪,有功不賞、有過重罰。蘇飛早就心生異意。隻消一封信,便可讓蘇飛為江東內應。蘇飛對甘寧有恩,蘇飛若反,甘寧必反。江夏必敗。”
諸葛瑾聽了微微點頭,又看著自己的二弟說道:“這事於兩家都有好處,我可以幫你的忙。但日後……。”
諸葛亮笑道:“日後,你我兩家說不定還有合作的可能呢。”
諸葛瑾笑了笑道:“好,不過我們隻打江夏,其它的事你們自己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