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又對劉琦說:“為父的用意你也懂得,不久之後荊州或落他人之手。你留在這裏也沒益處。不如隨你叔父去,一來可以施展你的抱伏,二來也能保全你的性命。”劉琦聽到這裏淚流滿麵,隻是低頭稱是。
劉表又說:“你去了之後,待你叔父猶待我一樣。我沒法給你留下基業,隻能幫你選一條出路了。”
說到這裏,劉表眼中也泛起了淚花。
期間,劉備一直沒說話,他已經被驚呆了。雖然曾經想過把劉琦弄走,但人家再怎麼說也是劉表的長子,就算不能繼承荊州,日後偏安一隅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劉表就這樣把劉琦送給自己了。而且聽劉表最後的意思,好像希望自己把劉琦收為義子。
劉備心中在想:收劉琦為義子倒沒什麼關係,但劉封呢?現在不是考慮這事的時候。這劉琦才智過人,能收入帳下對將來是大有好處。
劉備立即說道:“兄長對小弟之意,小弟不甚感激。今後弟定當視琦兒為己出,不會讓他收半分委屈。”
劉表笑著點了點頭,又說:“伊籍跟了琦兒多年,也把他一齊帶走吧。他雖才智不足,但做事還算盡心盡力。忠心可嘉。”
劉琦答了一聲“是”
劉表又說:“將軍文聘,忠義之士,武藝超群。本想讓他也跟你一齊去。不過擔心被他人懷疑,反而給你們增添麻煩,暫時先留在襄陽。我會立下秘令。待我歸天之後,讓他去找你們。”
這簡直是豪華大禮包啊,這樣的人材再多也不會拒絕。
該送的都送了,劉表又說:“曹操若想要完全收複河北,還要數年時間,賢弟可多訪一訪荊州名士。相信司馬徽也會把他們推薦給你。為兄無能,不能幫賢弟建立基業,隻能做到這樣了。”
最後劉表又說,為了保證劉備的安全,沒有自己的信,千萬不要私自到襄陽。就算要來,也要帶上足夠的護衛。
有這樣明事理、懂人心的兄長,劉備還能說什麼呢?除了感激就隻有感激了。
為了避他人耳目,劉表連餞行宴都沒設就讓劉備走了。
伊籍很不高興,他一直以為劉備會幫助劉琦得到繼承人的位置。劉備很無奈,不過說服伊籍的工作就交給劉琦了。
蔡氏下手可算是快準狠,現在劉表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當然,責任還是在劉表,如果當初對蔡氏有一些警惕的話,局麵也許不會是這樣。
當然,後宮幹政、外戚奪權,這樣的事在各朝各代都會發生。一般開國太祖都會有明確規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事是攔也攔不住的。所以劉備也沒有辦法來杜絕此事。
這次來襄陽,收獲不小,遠遠超出了劉備的預期。不僅搞到了人材,更重要的學到了掌握民心的訣竅。
於吉,不就是幫部分民眾做了幾件好事嗎?這些民眾便四處傳誦,還稱他為活神仙。
回想記來,書中記載的那句話真是至理明言啊: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是書中劉備臨終之時對劉禪說的。看來那個劉備也早就明白了這句話的真諦。小善隻要經過百姓的口傳播出去就是大善,小惡經過百姓宣揚就成了大惡。
古人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其實百姓的口就是宣傳的最佳工具。隻要幾件利民的事,再用民眾最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做做秀,傳播的效果簡直讓人吃驚。當初曹操割發代首不就是在作秀嗎?
當然,現在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想秀也沒有辦法秀。但這事要常記在心頭,說不定這樣的機會隨時都有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