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許芸高三用的書包裏,還有個所謂的“經驗本”。那裏有她平日在學習中認為最重要的一些東西,有語文的一些常用成語、有數學一些典型的題目,有英語、曆史經常出錯的一些題目,還有地理的一些知識點。平日忙裏偷閑看一下,也能幫助她積累知識。
劉魯東點評
大人們有時批評自己的孩子時常說:“你怎麼這麼沒記性呢?”實際上,“記性”就是指記憶力。記憶是對經曆和學習的東西能夠記住,並能在以後再現或再認的一種能力。經常使一些中學生感到頭痛的是,學過的知識轉眼就忘了,根本沒有記住。這樣,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就無從談起。如我們常聽到有人這麼說:“我生來記性就不好”或“我的腦子不靈”。都是說的自己的記憶力。
其實,把學習成績不好歸咎於自己記憶力差,隻是一種借口。因為盡管記憶因人而異,各有差別,但是大腦所具備的記憶功能,不但使任何人都能記住難以想像的信息量,而且讓中學生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每日的功課。
在學習中,你能記住多少東西和記得是否牢固,取決於許多方麵的因素,但是,記憶終究離不開其本身的特點和人們所采取的方式。實際上,一個人記憶力的好壞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借助於訓練來提高的。隻要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和技巧,必將會提高我們的記憶效果。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說過:“記憶是智慧之母。”學習與記憶之間有緊密的聯係:學習是獲得知識——改變認知結構;記憶是鞏固知識——保持認知結構。記憶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沒有記憶就不能在大腦中貯存知識材料,記憶現象與人的大腦是分不開的。
那麼,大腦究竟有多大的記憶容量呢?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腦子一般能貯存1020萬億比特的信息。人腦具有驚人的儲存信息的能力,人腦的網絡係統,遠比全世界所有電報電話通訊網絡要複雜。日本的藤井康男在《怎樣使你更聰明》一書中指出:“如果隻論大腦,他能夠儲存比存在於整個宇宙的物質還要多的這樣龐大的信息量。”由此可見,人的大腦有巨大的儲存信息的潛力,隻是遠遠沒有發掘出來。在人腦潛能開發的問題上,專家認為大腦功能利用率一般在5%~10%左右。托尼·布讚在《運用你的大腦雙側》中指出:“我們力圖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門新知識,這門知識說明,頭腦比我們以往所想的要微妙得多,任何一個被稱為頭腦正常的人,都具有比我們以往所想的要大得多的容量和潛力。”
古今中外具有卓越記憶力的事例很多:我國曆史上的唐玄奘,在淨土寺向嚴法師學“攝大乘論”時,他隻聽了一遍,就能全部背誦,而且一字不漏,其記憶之準確無誤,實在令世人稱奇;美國總統林肯的一幅最好的畫像出自一個平凡的山村畫家之手,這個畫家隻見過一次林肯,就把林肯畫得相當逼真;拿破侖的記憶力更神奇,他能記住自己部下上千名軍人的麵容和姓名;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記憶力更是驚人的好,他精通世界上14種語言之多;在上世紀20年代,作家鄭振鐸在寫《中國俗文學史》時,因為缺少唐五代的說唱文學素材,就寫信給在英國留學的朋友許地山幫著查閱,許地山到英國皇家圖書館查閱敦煌寫經卷子時發現,他要查的資料圖書館規定隻允許閱讀,不許抄錄。於是,許地山在圖書館閱讀敦煌卷子時就默記在心上,等回到住處後,憑記憶寫在紙上後寄給上海的鄭振鐸。
以上事例說明,人們所達到的驚人的記憶範圍和程度,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智力都相差不了多少,而他們之所以有這麼好的記憶力,其中一定有規律可循。這也為我們實現記憶能力的最大值提供了強有力的說明。而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記筆記也是積累知識的一種好方式。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說,閱讀時必須記筆記,這樣才能積累知識。另外,記讀書筆記還能幫助提高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歸納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狀元許芸之所以記憶力那麼好,是因為她不但善於做筆記,還掌握了記憶方法,更重要的是她善於做總結,並且能做到對自己記的筆記精心整理和有規律地記憶。所以,她才能在學習中,以“超強”的記憶力來記各科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