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東莪,曆史上多爾袞唯一的血脈,她用聰慧和美麗在明末清興的亂世中書寫著大開大闔、蕩氣回腸的人生。我們的故事要從她的父親母親說起。
明萬曆年間,朝鮮的光海君勢微,西人黨主政,此時的李氏子孫們早已沒有開國君主李成桂的魄力,隻能打著明廷曾助朝鮮抗倭有恩,依附大明苟延殘喘。然而萬曆朝內憂外患,根本沒有庇佑能力。
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元大清,邀請朝鮮參加典禮。迫於壓力,朝鮮仁祖李倧打算派親信的宗室子弟出使,但苦於無人願往。這時他有位名叫李世緒的遠親主動上書,稱願作使節親赴盛京,李倧欣然封賞。一時間朝鮮皇室臣工為之側目,皆憤慨地稱世緒為清賊,但他們自己卻是萬萬不肯前往的。
其子李延敏因受到嘲諷,頓感臉上無光,憤而離家撇清關係。但李世緒之女秀兒,卻在父親離開的前一夜敲開了他的房門。“父親,所有的人都在指責您,哥哥也走了,但在女兒心中,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必是心有遠誌,運籌帷幄,對嗎?”
李世緒大為感動,“好孩子,你懂得爹爹,此番出使必不負吾國吾願!”
果然,李世緒剛到盛京的官驛便派出暗探四下打探,秘密送信給明廷和李倧。過了幾日皇太極登基典禮開始,後金貴族、蒙古王公紛紛跪拜道賀,三呼萬歲,但李世緒卻筆直地站著拒不下跪,在人群中很是突兀。皇太極大怒,命人斬殺世緒以儆效尤。這時多爾袞上前一步說道:“今日乃大清盛舉,不宜殺伐,且留著日後不遲。”
見李世緒是個硬脾氣,皇太極按下心頭怒火說:“朕今登基,八方來賀,朝鮮雖硬卻終究硬不過大清。罷了,朕不斬來使,今日放你回去,告訴李倧別再相信那個崇禎!”
回到漢陽,李世緒卻遭到了更多的謾罵,百官認為他定與清廷有勾結,作為朝鮮子民應殉國以示氣節,世緒和秀兒心中一片苦澀。
然而皇太極並沒有忘記這份恥辱,這個冬天,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隨他親征朝鮮。就在皇太極火炮攻破漢陽之時,多爾袞突襲了朝鮮宗室避難的江華島,毫無鬥誌的李姓子弟、宮女侍衛四下奔逃,行宮狼藉,哭聲震天,這些沒落貴族拿著金銀首飾到處躲避,終究是窮途末路。宮殿的帷幔肆意飄搖,冰冷刺骨的寒風呼嘯著掠過每個人的心頭,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哪裏受過這種煎熬,要麼掙紮著叫囂著,要麼甘願投降,下跪求饒。
多爾袞比哥哥皇太極小了整整二十載,此時形貌英偉,年輕驍勇,雙目如炬。他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輕蔑地打量這些皇室貴胄。‘’這些貪生怕死的,都給我帶回去充奴,剩下的老弱病殘就地解決了省得麻煩!‘’於是副官開始清點人數,分開男女捆綁手腳,挑選記錄。
“父親,父親不要!”突然他聽到到了一個正被士兵拉扯開的瘦削少女撕心裂肺地喊著,順著她布滿血絲、充滿憤恨的大眼睛看過去,一個發帶散亂的老者拿著劍正欲自盡,老者大吼:“今日我李世緒雖死國卻有憾哪,有大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