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之前,不管是做家裏的超市,互誠教育平台,同城業務,包括後來上線的“餓了吧”,許庭生都沒在運營推廣上花太多精力和錢,要說廣告,也都是借東風的一點小設計而已,沒有真正意義上砸過廣告。
那為什麼要在微博上這麼做?重金狂砸,鋪天蓋地。
因為許庭生要求快,他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PC時代一舉奠定自己在“微博”這個其實很容易被模仿的項目上的絕對領先地位,積累大量的用戶,提供領先的體驗。
用戶之所以不願意離開一個互動平台,體驗其次,人第一。
一個人,如果他的圈子都在一個平台上,在這裏有他許多密切互動的人,那麼他離開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所以,許庭生想盡快一群一群的往裏圈人,圈完你,圈你的同事圈、朋友圈、同學、親戚。總之非讓你變成要挪挪一窩的麻煩狀態。
更何況,陌生人裏,你也會攢下舍不得的新朋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微博業務不同以往,它是代表“話語權”的項目,一旦成型,就會威脅到很多大型門戶網站和交互網站的地位。
許庭生做教育平台,指向單一明確,那幾個巨頭未必有興趣,做同城業務的時候讓他們慌了慌,但轉型進來還是想想算了,做餓了吧……尼瑪排他性協議這流氓手段,讓別人怎麼搞?為了做外賣平台開一堆餐廳?
但是微博不一樣,微博業務會讓這些巨頭感受到威脅,同時,誰都能做,誰都會想做,而且與本身的內容、文化,毫無衝突。
最關鍵還是流量和話語權,這是必爭之地。
所以,許庭生要快,要猛,防的就是他們,他要盡快把星辰微博正宗、領先、群體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地位做出來。。
這就像是他前世看過的局麵,XL微博火了之後,TX,SH,一堆巨頭跟著上,但是最後說起微博,大部分人的反應還就是XL的那個。
許庭生還沒XL的實力,但要做XL的成績,所以,他下猛藥了。
錢砸出去,效果是巨大的,更何況微博之前就發酵了一陣,等到天宜旗下的明星參與進來,帶來大批粉絲,其他明星、名人也不甘落後……微博注冊用戶不斷瘋漲,而且,自身的生態圈也在逐步形成。
胡盛名的存在,在拓展微博玩法方麵做了很多貢獻,從他身上,粉絲經濟這個概念開始慢慢被很多人體悟,原來不是名人,沒有產品,也有粉絲經濟。
一件事太快太猛的副作用是它容易讓人覺得浮躁,不舒服。
很快就有知道星辰科技內幕的人指出:“資本癲狂亂舞的姿態真的很難看。許庭生正在失去他做教育平台時候的那種沉穩、踏實的氣質。”
許庭生聽完不以為意,“你們是還沒見過幾年後那中“癲狂”呢!什麼都炒的年代。”
真正讓許庭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的是牽連了apple,沒錯,因為與微博的宣傳互相配合,apple這一波回歸顯得有些炒作過度,太過浮躁了。
從商業運營的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壞事,但從apple自己想要的,和許庭生喜歡的那種狀態來說,這種浮躁是一種傷害。
事實,已經有些歌迷開始有怨念了。
……
……
2005年,4月29日,8點,星辰微博當前粉絲量最大的賬號“岑溪雨”,更新了它的第三條微博。
這或許是曆史上第一次有歌手將專輯主打首單首發於社交媒體。
apple歸來,岑溪雨《輪回》專輯主打首單《好久不見》的MV,被掛上了微博。
第一時間閱讀量超過十萬,隨即二十萬,四十萬……
其實,《好久不見》肯定不會是這張《輪回》專輯中最流行,傳唱度最高的一首歌,之所以把它放在首單的位置,原因之一當然是這首歌的名字和寓意,等於apple歸來,跟大家打了一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