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溪山塔下許庭生(四)(2 / 2)

你可以安心,畢竟你還是個孩子,能有這樣的鑽研和思考就已經很不錯了。我想他們對你的態度,應該還是會比較寬容的。”

“謝謝……嚴老師。”許庭生從教授改稱老師,其實是在默默表達曾經的那份親近。

“小友客氣了,其實我也有私心,若最後證明我們是對的,老夫也算借小友之力,背水一仗,翻身再起。畢竟那是高陵啊,願有生之年,可以親手摸一把土……”

老人身向西北,露出無限神往的神情。

許庭生被老人一路送到門外,與前世的認知一樣,這是一個如此寬厚的老人,哪怕隻是許庭生這樣一個“陌生”的孩子,他都盡力相助。

“為了還史學界的債。”

老人最後說。許庭生不知道他說的用來還債的,是那座千古之謎安陽高陵,還是許庭生這個他認可和看重的史學研究苗子。

“千萬別是我啊,老師,我打算玩一把,點個炮就跑的。”

……

傳統而言,媒體對於學術研究一貫是缺乏興趣的,畢竟很多時候,這類東西都晦澀難懂,而且缺乏爆點。但是,這一次不同。

“曹操”這兩個字本身就是最大的爆點,再加上“發現者”居然是一名“大一學生”,又一個爆點。觀眾最愛不就是新奇特別,出乎意料嗎?……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撩動媒體的熱情了。

所以,在學界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媒體已經不管不顧的開始“拱火”了,如同前世一般鋪天蓋地的報道幾乎讓公眾想不知道都難。

而且,它跑偏了。

媒體也好,民眾也好,最後隻剩下一個期盼,一個聲音:挖。

“對錯難辨?還在論證?”

“辨什麼,論什麼?”

“挖啊,挖了不就好了,挖了不就真相大白了?”

媒體和民眾可不管什麼技術手段成不成熟,具不具備搶救性發掘的必要……總而言之,看熱鬧的不嫌事大,不看個結果分明的話,每個人都心癢難耐。

“沒準那個大一的孩子他說對了呢?”

“錯了?錯了有什麼關係,他還隻是個孩子。”

“總之挖了再說吧。”

一片紛紛擾擾中,溪山大學城的學生們驚詫不已的發現,這一次,攪風攪雨,鬧出這麼大動靜的,竟然還是岩大大一那個叫做許庭生的家夥……

“他還有什麼事幹不出來?”

這句話不是貶義,隻是一時間誰都沒法找到更好的表達方式。

就在這一天,有人在大學城“溪山塔下”論壇發表了一個沒頭沒尾的帖子,隻有一個標題:

“溪山塔下許庭生。”

這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迷惑,直到有人跟帖,用一樣的格式,一樣沒頭沒尾的表達方式說了一句:

“佛山黃飛鴻。”

第三個人跟帖:“白駝山歐陽鋒。”

第四個。

第五個。

第……

所有跟帖都是一樣的格式,一樣的沒頭沒尾,懂的已經懂了,不懂的依然不懂。好在,有好心人幫忙舉了例子作為解釋:

“你是哪裏人?”

“佛山。”

“哪個佛山?”

“黃飛鴻那個佛山。”

“哦,知道了。”

所以,溪山塔下,許庭生。

***

1新人,求登陸點擊(這個很重要啊,一分錢不花,登陸看,我就能衝榜)收藏,鮮花,宣傳,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