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聲速客機,酣眠的睡美人何時醒來?(1 / 2)

超聲速客機,酣眠的睡美人何時醒來?

封麵故事

作者:張波

超聲速航空運輸的夢想,曾無比迷人,但自從這位瑰麗公主隨著圖-144和“協和”的黯然淡出而沉沉睡去後,不少人都相信她終有一日仍會醒來,隻是不知道誰是那位真命王子。

上世紀70年代,當歐洲的“協和”和蘇聯圖-144投入運營的時候,民用航空運輸業像注射了嗎啡一樣亢奮異常,無數人都在憧憬著指日可待的民航運輸業“超聲速革命”。所有的亞聲速客機,似乎一夜之間被擠進了故紙堆。人們一廂情願地認為,相對於高速旅行的振奮,超聲速客機的音爆噪聲已變得無足輕重,大家將會把它作為享受快速航空服務的合理代價。

1973年巴黎航展上,首架量產型圖-144在萬眾矚目下墜落,成為一團扭曲的燃燒廢墟,6名機組人員和地麵8名人員喪生,圖-144名譽掃地。1978年,另一架圖-144也在交付試飛中墜毀,機上無人生還。到1978年6月退出客運服務前,俄羅斯航空公司圖-144總計僅執行過55次載客飛行,此時距該機首飛尚不足10年。

與圖-144相比,“協和”本應有更好的機會,除了英法的堅定支持和航電與性能優勢,“協和”也的確短暫興奮了市場,訂單數量曾一度飆升到74架。但好景不長,圖-144的兩次墜機,讓同屬超聲速客機的“協和”受到株連,而接踵而至的石油危機則迅速壓癟了航空公司的錢袋,許多訂單被取消。最終,隻有執著的英國航空公司和法國航空公司接收了“協和”。但2003年法航“協和”在巴黎墜毀,機上109人罹難,成為壓垮“協和”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年11月26日,“協和”也黯然退出了航運市場。

早在“協和”和圖-144孕育之時,美國就發現超聲速客機市場存在被歐洲和蘇聯壟斷的可能。美國坐不住了,肯尼迪總統在1963年公布了國家超聲速運輸計劃,支持美國企業開發同類產品,直接向圖-144和“協和”叫板。該項目的鼎盛時期,曾資助了波音2707超聲速客機75%的研製費用。美國的胃口更大,決意把載客量提升一倍,達到250人,飛行速度提高到2.7馬赫,而且具備洲際航程。但在1971年3月,國會決定停止為該項目撥款,理由是這類客機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前景不夠明確”,另一層潛台詞則是,亞聲速客機的統治地位仍不可搖撼,而波音已成為該領域的霸主。盡管此時波音2707已經獲得了25家企業的115架訂單,但美國政府還是毫不遲疑地宣告項目終結。

超聲速航空運輸的夢想,曾無比迷人,但自從這位瑰麗公主隨著圖-144和“協和”的黯然淡出而沉沉睡去後,不少人都相信她終有一日仍會醒來,隻是不知道誰是那位真命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