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十三五”

專欄

作者:荀玉根

從產業角度出發,預計製造升級、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或將成為“十三五”產業規劃三大關鍵主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十三五”規劃編製將成為該次會議的主要議題。考慮到“十三五”規劃將涉及諸多方麵,如何在其出台前夕尋找線索?

“十三五”規劃作為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份規劃,同時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後一個五年規劃,本屆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非比尋常。而且當前中國正處於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傳統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轉型升級正迫在眉睫,“十三五”規劃如何在“穩增長、調結構、促創新”中實現有效突破,將成市場關注的關鍵點。

我們重點從產業角度出發,綜合各方信息,預計製造升級、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或將成為“十三五”產業規劃三大關鍵主線。

首先,以“智造”為核心,鑄就製造強國。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實施我國製造業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發展綱領,同樣也將成為“十三五”期間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中國製造2025”戰略則明確以“智造”為關鍵核心,在高端製造和工業4.0的推進上,目前德美兩強已率先展開布局,德國以高端製造業帶動生產端變革,美國則以信息產業帶動製造端變革。相對而言,中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上存在先天不足,對外技術依存度仍高達40%,但在信息化過程中,目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已初具與國際巨頭的抗衡能力。因此,未來打造製造強國中國仍需兩條腿走路:自動化跟上3.0,信息化彎道超車。

預計“十三五”期間,從“工業製造”到“工業智造”邁進過程中,十大方向將率先推進,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和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從目前推行的政策支持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領域的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正處政策催化窗口期,其他方向尚需等待政策催化。

其次,信息經濟助力,是新經濟形態領航者。實際上,2015年以來,信息經濟相關領域的相關政策已開始不斷發力。隨著全球信息經濟的加速發展,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不斷深入,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已成為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未來有望成為新經濟的領航者之一。

信息經濟新動力將由三個方麵構成,即新基礎設施(雲+網+端)、新生產要素(信息(數據))、新分工網絡(實時網絡協同)。

在信息經濟建設過程中,基礎設施有望先行,對應寬帶、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物流、可穿戴設備、傳感器等將率先受益;而隨著新興信息經濟的加速發展,電子商務、跨境電商、“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滲透融合,如能源互聯網、互聯網汽車等)有望持續受益。

最後,現代服務業加速崛起。

隨著經濟轉型壓力的增大,發展現代服務業一直是近幾屆“五年規劃”的核心要務。從當前的國內經濟形勢看,經濟轉型壓力相對“十二五”有過之而無不及,預計促進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仍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助力經濟轉型的核心方向。

其中,中產崛起+人口周期,將促使消費服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截至2015年,中國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占比約為77.8%(麥肯錫數據)。與此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齡化和代際更替帶來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人的後市場相關需求快速爆發。參考日本的曆史經驗,隨著收入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由實物轉向服務,食品消費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醫療、交通、教育、娛樂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作者為海通證券

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