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什麼是家庭急救處理
家庭急救處理,就是日常生活中,當人們遭到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時,在救護車、醫務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還沒有到達現場或送到醫院之前,給傷患者的緊急性、臨時性的幫助和治療。
為了將緊急事件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要有相應的急救準備,包括父母的心理準備、急救技能和常用急救裝備(如藥品、器械等)。
(第二節)家庭急救準備
父母的心理準備
急救成功的要訣是:冷靜+急救技能。
第一:冷靜。有時,孩子的生命隻在一瞬,危急情況發生時,首先要冷靜,且充滿信心。平穩的心理素質可能成為你挽救孩子生命的決定因素,豐富的急救知識和技能代替不了良好的心理力量。
第二:急救技能。作為父母,如果您已經具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那麼,學習一些急救技能會使您的救助更趨完善。在具備正確急救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經由訓練,習得技術。
提高兒童的安全意識
1.教給孩子意外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讓孩子懂得應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氣泄漏時要先切斷氣源開窗通風,千萬不能馬上開燈、打電話、關電子打火開關,否則會引起爆炸;遇到意外,會打報警電話、急救電話等,如報警電話110,消防電話119,醫療急救電話120,查詢電話114等。懂得一些基本醫學知識,如急救止血方法;萬一被人強行拐帶走,要懂得找機會找當地公安機關、政府部門等。曾有報道一小學生被拐帶後,被賣到一農村人家裏,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外趕集,逃到鎮上,找到派出所,結果最後得以回到父母懷抱。
2.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識,但天性淘氣、貪玩、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時玩起來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傷或損傷別人,或控製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東西而上當受騙,因此,父母平時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控力。
3.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
對於幼兒園中、大班孩子和小學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識教給他們:家用電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項;煤氣爐具的安全使用;化學物品,藥品的標識及使用;出門任何遵守交通規則;上學放學路上要與同學結伴走,不要隨便與陌生人搭活或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硬物,銳器損傷身體任何部分等,兒童天生好奇好動,不能硬性限製其活動,但一定要讓其掌握安全知識,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例如,有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看到燈泡會亮,就自己找來一個燈泡,用金屬絲去接電源,結果觸電而死,如果事先孩子已懂得用電安全,就不會再發生這類悲劇。
消除威脅小兒安全的家庭隱患
調查顯示,兒童的意外傷害高發年齡集中在幼兒15到17個月的時候。家庭安全隱患一般包括火災隱患、用氣用電隱患(包括各種家用電器的使用)、有毒物質貯存與使用隱患、裝飾汙染隱患、用具隱患(如刀具、電鑽等)等。平時要注意細心查看,盡可能排除這些潛在的危險,並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進行必要的預防和急救準備。
(一)居室。
1.時常用吸塵器對全屋進行“地毯式搜索”,把那些小的、不易被發現的小東西清理掉,如硬幣、別針、珠子、紐扣等。地板不打蠟,學步的寶寶容易摔跟頭。
2.使用安全門塞,或用兩條厚毛巾,拴在門裏麵和外麵的把手上,防止風把門刮上時,寶寶的手被掩住。各屋的門鑰匙,最好都備一把在客廳,以防寶寶誤把自己反鎖在屋裏。
3.電視機、DVD機等比較重的電器,要遠離桌邊(或桌子足夠高),書架最好能與牆固定,以免寶寶試圖沿著它“爬樓梯”的時,把整個書架拽倒而被砸。
4.桌角、茶幾邊緣等這樣的家具邊緣、尖角加裝圓弧角的防護墊,以免寶寶摔倒時紮傷。桌上(尤其是矮茶幾上)不要放熱水,或刀、剪、玻璃瓶、打火機等危險物品。
5.窗簾和百葉窗的繩索要收高、打結,讓寶寶夠不著。一旦他們拿著這些繩索玩耍,很容易就纏繞在裏麵,甚至纏住脖子,十分危險。窗戶要鎖好。
6.陽台的欄杆縫隙不要過大,院子的柵欄要足夠高、縫隙要足夠窄;不要擺放任何可供寶寶登高的東西;不要擺放像榔頭、鐵鏟等容易造成危險的東西;不要種有毒、有刺的植物。
7.臥室床單不要拖地,以免絆倒寶寶。樟腦球最好粘在衣櫃內頂,防止寶寶翻出來誤食。
8.讓寶寶遠離辦公桌或與工作有關的重要物品。
(二)廚房。
1.養成用帶蓋子的旅行杯喝熱水的習慣。因為旅行杯是密封、隔熱的,不會因歪倒而把熱水撥出來。
2.用固定的餐桌墊代替桌布,以防寶寶拉桌布角時,桌上的東西砸傷或燙傷寶寶。
3.不要把暖壺、茶壺這樣的東西放在桌子邊沿附近。
4.不要讓寶寶靠近灶台。
5.櫥櫃盡量不要用玻璃門;抽屜、櫃門用安全鎖鎖好。
6.洗潔精、刀具、火柴、打火機等要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或者鎖在抽屜裏。
7.及時清理地上的水或油漬,以免寶寶滑倒。
8.電飯鍋、微波爐等電器的電線盡可能不要拖在地上或搭在桌邊。
9.垃圾袋放在隱蔽的地方,塑料袋則更要收拾好,以免寶寶拾到玩耍,蒙在臉上引起窒息。
(三)廁所、浴室。
1.廁所、浴室的門應該是從外麵打開的,以防寶寶自己把自己鎖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