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屍蠱(2 / 2)

陳勃伸手敲了敲,棺材傳來的聲響證實了,它是千真萬確的木質棺材。隻是聽起來是實心的,並非傳統的中空設計。

“這不是用來放人的,而是用來養蠱的,而且還是極為陰煞的屍蠱。”

“屍蠱?”

對於這個新鮮詞,眾人都是一臉的疑惑,蠱後輕輕撫摸著那口棺材,神情恍惚又帶著些許癡迷,就如同見到了朝思暮想、卻又昏迷不醒的戀人一般。

所謂屍蠱,是一種極為禁忌和惡心的存在。具體的起源已經沒了相關史料記錄,唯獨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逐鹿之戰裏,就有疑似屍蠱的存在。

按照民間的傳說,旱魃其實就是一種屍蠱,隻是因為本來屍體就比較強大,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神通和傳說。

一般的做蠱,無非就是取一些毒蟲,放置於一起任意廝殺,最終存活下的那隻,再用特殊手法馴服。

而一些民間秘法裏,還有其他的古怪手段,因而產生了許多用法不同、稀奇古怪的蠱蟲或蠱術。

原本,這些蠱蟲製造出來,並非是為了害人,相反是用來續命、治病、驅邪等用途的。

直到後來隨著部落之間的一次次爭鬥,怨恨讓這些製蠱養蠱的人們心中,逐漸產生了扭曲。

伴隨著蠱師的興起,人們對他們的崇拜更為熱情,間接讓他們逐漸驕傲了起來。

伴隨著有些蠱師被掌權者封為神明的代言,擁有一定資源、財產、封地等“好處”之後,蠱師之間越來越追求力量,於是終於摸索到這一領域的禁忌:屍蠱。

屍蠱需要先找到一具屍體,怨氣衝天或者含冤而死的最佳,因為這種的凶性最猛。

當然,也有自己甘願成為屍蠱的,那種多半都是滿含怨恨者,希望親手了結某些人,不惜賭上自己的性命者。

有了屍體之後,就要在屍體裏放入毒蟲開始養蠱。一般都是從鼻孔、嘴巴或者耳孔裏放入,任憑蠱蟲肆意在其體內廝殺,直到剩下最後的蠱蟲。

最後那個蠱蟲由於連番廝殺,已然失去太多精血了,這時就需要補充能量了。

蠱蟲會憑借本能,從屍體內部開始吞噬其內髒。如此一來,屍體本身的屍氣、陰氣和怨恨之氣,都會被蠱蟲吞噬。

不過,這樣的做蠱之法,並非百分百能夠產生屍蠱,一般需要反複經過數十次甚至更多次的實驗,才能在一具屍體基本被啃咬幹淨前,成功培養出一隻屍蠱幼體。

有了幼體,還需要經過一連串秘法的灌注,最終才能確立主仆關係,從而正式成為屍蠱。

隻是,屍蠱本身的氣就很強盛,一般培養屍蠱的蠱師,多半也都是有了赴死的決心才如此行事的。

“十個養屍蠱的蠱師裏,起碼有九人,最終是被屍蠱反噬致死的。”

蠱後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著,眼睛裏也沒有了之前的悲傷,重新恢複成以往那個冷冰冰的眼神。

“送我家一口屍蠱血棺,還真是不把我們秦家蠱師放在眼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