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怨別離(3)(3 / 3)

“這個,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小夥神秘一笑。

進了茅屋,隻見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嫗歪躺在床上,目光呆滯,舌頭卷曲,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小夥說前幾年母親得過中風,但後來好了,就是左臂不太靈活。今天早上起來,不知道為什麼說話含含糊糊的,吃飯時還總是咬著舌頭,現在連嘴都張不開了。

義妁趕緊為其把脈,隻覺老嫗肝脈弦滑有力,肝風內動,痰蒙清竅,心脈瘀阻。舌為心之苗,心髒有了病,舌頭就會有反映。義妁決定為老嫗在手臂內側心經上刮痧。義妁拿出刮痧板,從腋窩中的極泉穴開始,很快整條手臂上都是黑紫色的痧,可見老嫗心經堵塞得厲害。約莫一刻鍾的時間,當義妁刮到靈道穴時,老嫗突然咳嗽了兩下,咳出一口暗黃色的濃痰。老嫗的臉色漸漸有了血色,開口說話了:“現在舒服多了。”

義妁沒有停止治療,又在老嫗的神門穴進行點按,以瀉出心經中的餘火,同時讓采娟按揉老嫗脾經的大都穴,以接引心經氣血。最後掐按太白穴,把肝經多餘的氣血引入脾經,不讓氣血浪費掉。過了兩刻鍾,治療結束,老嫗口齒清晰,舌頭伸縮自如了。

小夥在一旁看得瞠目結舌,直到老嫗叫他還不趕快向恩人磕頭致謝,他才回過神來。

義妁又叮囑小夥:“每隔十天可以給你母親刮一次痧,這樣可以避免舊病複發。”

出了茅屋,采娟提醒小夥道:“你不是說有辦法讓我們準時到長安嗎?辦法呢?”

小夥噢了一聲,說了一句“你們等著”,一溜煙似的跑開了。

義妁和采娟都很納悶,他跑哪裏去了?

采娟說道:“莫不是想逃卸責任吧?”

義妁道:“別瞎想,我看小夥不是那樣的人。”

可是左等右等也不見小夥歸來,本來就已經耽誤了很多時辰,現在又白白浪費掉了半個時辰。

“我說什麼來著?他就是一個騙子!把我們騙得團團轉!”

采娟沉不住氣了,急得直跺腳。

義妁也忐忑不安,還要不要等呢?她踮起腳尖,極目遠眺,哪有小夥的蹤影。不會真的又被騙了吧?

“義妁,走吧,還指望什麼呢!即使等到了他又能拿出什麼法子?他除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浪費我們的時間,還能做什麼?”

“再等等看吧。”

“還等什麼?不要等了!我們快走吧!再不走真的來不及了!”

采娟一遍又一遍地催促讓義妁也心煩意亂起來,正當她打算放棄的時候,小夥出現了,還牽來了一匹馬。

“這就是小的所說的法子。有了它,還怕你們趕不到長安?”小夥拍了拍馬背,驕傲地說,“這可是小的愛駒,也是小的唯一的財產。等你們考完試了,再騎回來給我。”

看來是誤會小夥了。采娟有些過意不去,告誡自己以後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驚喜之餘,義妁和采娟都犯難了,因為他們都不會騎馬。小夥也要照顧母親,也不能馱著她們去長安。這可怎麼辦呢?

“小兄弟,你可以教我騎馬嗎?”時間不等人,義妁決定一試。

“你?”采娟吃驚道,“騎馬可不是我們幹的事,你能行嗎?那要學到什麼時候?”

小夥卻給義妁打氣:“許大夫人這麼好,相信我的馬兒會聽她使喚的!你跟我來吧,你先試一下。”

來到一塊平整的田地,義妁開始現學騎馬。因為時間緊迫,義妁也來不及膽怯,很快就跨上了馬。義妁輕輕拍打馬背,可馬兒隻顧低著頭吃草,就是不肯走。

小夥在一邊教導:“不要緊張,要放鬆!放鬆!不要把韁繩拉得很緊,也不要緊緊夾著馬的肚子,這樣它會以為你不想走。隻有你想讓馬停下來的時候,才可慢慢收緊韁繩。”

義妁按照小夥說的去做,果真馬兒聽話多了,開始慢步起來。義妁輕輕抽了一鞭,馬頓時加快了腳步,奔跑起來。義妁沒有料到馬反應如此之快,一時坐不穩,快要摔下來了。義妁嚇得魂飛魄散,失聲尖叫,可馬兒隻顧往前跑,似乎不把義妁從它背上甩下來不罷休。就在這時,小夥吹了一聲口哨,馬兒就乖乖地停了下來。

義妁拍拍胸脯,上氣不接下氣。

小夥看了一眼采娟,笑道:“要不,你來試試?”

采娟連連擺手:“不不不,打死我也不敢騎。”

這時義妁又堅決地說道:“讓我在來一次吧!”

“義妁,你行不行啊?你可不是鬧著玩的,你要是摔下來,一切都完了!我們還是步行吧!晝夜兼程還來得及。”

小夥也勸說道:“大夫,如果真不行,就算了。”

“放心。讓我在試一次。”

這回義妁沒有著急上馬,馬通人性,你對它好,它自然也對你好,你親近它,它自然也會親近你。於是,義妁走過去,撫摸它的鬃毛,把臉貼在馬的脖子上,又扯了一把青草慢慢地放進它的嘴裏。做完這一切之後,義妁再度跨上馬背。這一回,義妁成功了。騎了好幾圈,速度也很快,安然無恙。

“采娟,我可以了!”

義妁在馬背上興奮地叫道,看得采娟心裏癢癢的。

通往長安的大道上,義妁與小夥告辭。

義妁跨上馬背,采娟坐在後麵,緊緊得摟住義妁的腰。

“駕!”義妁抽了一鞭。

駿馬像離弦的箭一樣絕塵而去,越過田野,越過山川,越過河流,駛向新的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