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密碼50帶女孩去大自然感受美麗(1 / 1)

自然之美,萬物皆有。自然是一切美的象征。它蘊育了豐富的藝術涵養,沒人會唾棄擁有純天然、寧靜而祥和、藝術而美麗的自然。

感官上的美感能帶動心靈上的愉悅。大自然的一些景象總是讓人流連忘返,讓人置身其中,忘掉憂愁。

一個身患癌症的動物學家,醫生告訴他,他最多還能活一年。因無法接受這個沉重的打擊,他一個人背著行囊,去了一個大森林。他想把他剩餘的時間用在他的研究工作上,他非常喜歡研究動物,一年中都在研究和探索中度過,他感覺自己的精神狀況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他找到了一隻非常稀有的蜥蜴,取了樣本,打算回城做實驗,途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於是回家一趟。父母百感交集的迎上了兒子,見兒子氣色非常好,硬是拉著兒子去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都很意外,癌細胞不但沒有擴散,反而消失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不容質疑的。

曾有過這樣一小故事:幼兒園的阿姨手裏拿著一個紅紅的蘋果問孩子們:小朋友,誰能告訴我蘋果是從哪裏來的嗎?孩子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是媽媽買回來的;是從超市裏買回來的;是別人送來的……聽到這樣的答案,這位老師不禁有些愕然。為什麼就沒人回答:蘋果是從蘋果樹上長出來的;蘋果是從果園裏摘來的……

我們的孩子離大自然真的是越來越遠了,眼睛裏看到的、耳朵裏聽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商品化的信息。城市裏的孩子們,玩樂的時間多被美術班、書法班、鋼琴班、小提琴班、作文寫作班、英語班……占據了,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接受著文學、藝術的熏陶。

我們究竟想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呢?全能的才藝,良好的素質,豐富的內涵,優秀的品質……但是,難道僅僅這些就足夠了嗎?我們都不願意孩子認識的動物、植物隻是書本上、陳列室裏看到的凝固成了姿態、沒有生氣的圖象、標本,也不願意孩子接觸到的動物僅僅是關在動物園籠子裏屈指可數的幾種吧!

帶孩子去大自然感受那潺潺的流水聲,啁啾的鳥叫聲,風兒和樹葉的交談聲。麵對這詩畫一般的和諧與寧靜,詩人失語了,畫家頓筆了。音樂、繪畫、詩、攝影……有哪樣富有藝術性的東西不是在大自然中提煉的。讓孩子去享受最原始的藝術和毫無修飾的美麗,懂得去欣賞大自然的美的孩子才可能從心底去感受美,體會美,才能富有藝術氣息。

對於孩子來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課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可以教給孩子無窮無盡的知識,引領著孩子們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

大自然讓孩子學會仔細地觀察:春天到了,光突突的樹枝上為什麼會鼓起一個個小苞呢?哦!那裏正孕育著嫩嫩的樹葉和即將綻放的春花呀;屋簷下,小燕子為什麼總要銜回一根根草或一點點泥呢?哦,原來是為了建造自己的小窩呀……這樣身臨其境的觀察,孩子得到的知識是鮮活的,是身邊的,這樣就會進一步激發起孩子濃厚的求知願望。

大自然讓孩子學會用心地思索:樹葉到了秋天為何會變黃變紅,還會落下來;雨後天晴,為什麼會出現絢麗的彩虹;月亮為什麼有時候圓有時候缺;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往往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問題開始,孩子們在天性中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問題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大自然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隻要你肯用心地去發掘去探索,你就會得到最最珍貴的寶藏。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科學領域的知識,你都可以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逐步進入其神秘的領域。

我們都能很容易地做到這樣的事情吧:給孩子捉幾隻小蝌蚪回家,和孩子一起慢慢地觀察小蝌蚪是如何一天天地長出四隻可愛的小腳,如何慢慢地褪去小尾巴,如何長成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可愛的小青蛙;或是在花盆裏撒一些植物的種子,讓孩子用心地觀察植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部過程……

如何可能的話,租一塊菜園子,帶著孩子一起去耕耘、播種、施肥、鋤草、除蟲、收獲……當鮮紅的西紅柿、翠綠的小黃瓜、紫色的小茄子、白色的大蘿卜端上自家的餐桌時,孩子不僅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勞動的樂趣,還能真切地體驗到什麼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自然是安靜的,比起喧囂輕浮的都市,它更像是一位超然的老者,兼具孩童的天真活潑與老年的達觀淡泊。父母帶女孩走進大自然,讓她們懂得去欣賞祖國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孩子熱愛祖國的情感;懂得對自然美的欣賞,能夠喚起孩子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還能夠開闊人的視野,增長人的知識。自然美能夠陶冶人的性情,培養人的高尚情操。

讓孩子愛上大自然,愛上那份屬於它的寧靜。懂得去享受那繁華喧囂都市背後的寧靜。懂得去感受泥土與青草的甜香,去聆聽蟲吟鳥叫蛙鳴,去觀察蜂飛蝶舞蟲爬,用一顆純真而好奇的心靈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並享受其中的樂趣,懂得去欣賞擁有藝術魅力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