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0章,第三種聲音,惡念大化(1 / 2)

一支軍隊,想要百戰百勝不容易,想要百戰百敗,卻滿簡單的,隻要這支軍隊的背後有一個意見相左的統治階層存在,便足夠了。

道儒北宋擁有整個祖龍星域綜合實力最強的軍隊,又往往是倚城打防守戰,但北宋軍方,卻往往是屢戰屢敗。

原因很簡單:所謂戰爭,不過是高層政治角力的延續。

“什麼,喬宗主被西夏三十萬大軍與一品堂高手圍住?

好好好,沒問題,本帥立即便請城主下令出兵,乞天道為我北宋臂助,為這個國家所做的貢獻便是我這個粗人都清楚。這一次請馬副宗主放心,某必定全力相助。”

三天後,依然是這靜室之內,依然是那個威武爽快的北宋大將。

“馬副幫主,本將也知道兵貴神速,隻是此地乃是邊城,每每用兵都是公文繁複……是,沒錯,是應該事急從權,但你也要理解我們的壓力呀。

不過也請你放心,喬宗主神功蓋世,區區三五七天的耽擱,對他來說算不得什麼。”

七天之後,閉門不見。

十天之後,城主閉關。

半個月後,乞天道散亂於整個北宋境的弟子都彙集於邊城了,卻被自己國家的軍隊層層包圍,卻是北宋邊城城主聲淚俱下的對乞天道諸高手言:“《邊境方略》,此時大軍出城,諸國震恐,生靈塗炭……”。

考慮到乞天道與北宋軍隊直接衝突的嚴重後果,心性偏於謹慎的副宗主馬大元決定三思而後行。

三個月後,西夏損兵近兩百萬,兼一品堂元氣大傷,乞天道當代宗主喬峰,力戰近三月後,力竭戰死北月屠龍穀--生的偉大,死的憋屈。

“大人,末將實在想不明白,乞天道實為我北宋之臂助,喬宗主更是豪氣過人的金丹境強者。

您為何叫我頻頻拖延,眼睜睜看著喬峰戰死屠龍穀,眼下乞天道已經群情激憤,不好控製了。”

明月之下,華屋之前,邊城守備大將在敬酒之後對著眼前馬首是瞻的白袍城主如是問道。

道儒北宋以道儒兩家分庭抗敵,隻是道家高手相比儒家傳人在治國與政治方麵先天上便存有不足,老子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究的便是小國寡民理論,精兵政策,畢竟能登上無上道途的強者終究是絕對少數,所以控製人口強化精英,絕對是修煉者正確的發展模式。

但這樣的理念卻與北宋境的國情完全不符,坐擁中洲最富饒的土地,道儒北宋同樣也有著列國中最多的人口。

用道家小國寡民那套,不說合不合用,整個國家都可能玩分·裂嘍,所以至少在掌握社稷神器方麵,道家比之儒家,處於絕對之劣勢,北宋諸城,多由儒家強者掌握。

甚至狠一點的,連該城軍首也要為儒門城主馬首是瞻。

“喬峰,英雄了得,乞天道,忠義大派,憑心而論,本座也是很欣賞的,隻是。”

說到這裏,這個一身白袍清雅的中年男子一口將杯中的酒水飲盡,然後淡然笑著語道:“隻是我北宋境內不需要第二種聲音,亦不需要一個太過強大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