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新媽媽的生活指導(3 / 3)

為什麼認為產後不能刷牙

為什麼民間形成月子裏不刷牙的習俗?因為在懷孕期間,孕婦在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下,會出現牙齦充血、水腫、易出血的現象,特別是在刷牙時,加之過去保健知識不普及,孕婦對在孕期如何攝取鈣營養了解得不夠,結果導致身體缺鈣,使很多人在生完孩子後牙齒確實變壞了。由此,很多人就認為新媽媽不能刷牙。

但是現代醫學認為,新媽媽在月子裏一定要刷牙漱口,不然的話牙齒反易被損害。新媽媽分娩時,體力消耗很大,猶如生了一場病,體質下降,抵抗力降低,口腔內的條件致病菌容易侵入機體致病。另外,為了新媽媽的康複,多在產後坐月子期間,給予富含維生素、高糖、高蛋白的營養食物,尤其是各種糕點和滋補品,都是含糖量很高的食品,這些食物大多細軟,本來就失去了咀嚼過程中的自潔作用,容易為牙菌斑形成提供條件。如果不刷牙,就會使這些食物的殘渣留在牙縫中,在細菌作用下發酵、產酸、導致牙齒脫鈣,形成齲齒或牙周病,並引起口臭、口腔潰瘍等。

產後新媽媽,刷牙應該注意些什麼

為了新媽媽的健康,新媽媽不但應該刷牙,而且必須加強口腔護理和保健,做到餐後漱口,早、晚用溫水刷牙;另外,還可用些清潔、有消毒作用的含漱劑,在漱口或刷牙後含漱,每次15毫升左右,含1~1.5分鍾,每日3~5次。含漱後15~30分鍾內勿再漱口或飲食,以充分發揮藥液的清潔、消炎作用。可在產後3天采用指漱,即把食指洗淨或在食指上纏上紗布,把牙膏擠於手指上並充當刷頭,在牙齒上來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壓齒齦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鬆動。

有些人采用拉鋸式橫刷法,這種刷法不但不能把牙齒刷幹淨,還會擦傷牙齦造成出血,引起牙齦炎和牙齦萎縮。長年累月橫著刷牙,牙齒會被摩擦出一條條小橫溝,形成一個三角形缺損,醫學上稱之為“楔形缺損”,嚴重時遇到冷、酸食物刺激,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覺。正確的刷牙姿勢應為,先從牙齒內壁刷起,再刷牙外側,牙刷和牙齒成45度角,使牙刷振動式運動,從牙根刷起,後及全牙,包括牙齒的三個麵用刷毛重複洗刷3~5次,將每個牙麵都徹底清刷幹淨,每次刷牙時間應不少於3分鍾。

小貼士

新媽媽身體較虛弱,正處於調整中,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因此,切記要用溫水刷牙,並在刷牙前最好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齦刺激過大。

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臨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刷牙要選頭小、磨毛、富有彈性的保健牙刷,做到每人1把牙刷,刷後用清水衝洗、甩幹,置於通風、幹燥處,最多不超過3個月要換一把牙刷,刷牙以水溫35℃左右為宜,牙刷刷不到的牙齒鄰麵,提倡用牙線來清除牙菌斑。牙膏可以選用含有對牙周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生物酶、止血壞酸、三氯羥苯醚、中草藥等。

新媽媽忌長時間看書或上網

產後過早或長時間看書、上網,會使新媽媽特別是妊娠高血壓者眼睛勞累,日後再長久看書或上網容易發生眼痛。所以,在產褥早期不宜多看書或上網,待身體康複後量力而行。

分娩後大約需2周時間,新媽媽可逐漸習慣三口之家的生活,雖然忙於給寶寶喂奶和洗尿布,有時感到睡眠不足,但隻要丈夫勤於幫助,仍然可以好好休息。在寶寶睡覺時,母親有時感到無事可做,想看看育兒知識、看看電視,寫寫育兒日記,但又礙於長者的說法,產後要在床上休息1個月,此期間不能拿針、拿筆,使母親不知所措。

實際上,這些都是出於愛護母親的身體。生過孩子的女性知道月子裏是很寂寞的,傳統的觀念使新媽媽這也不許那也不行,隻能守著自己的小寶寶渡過漫長的1個月,這是沒有必要的。產後也不是絕對地不能看書寫字,隻是要注意勞逸結合。

我們知道,分娩不僅影響性器官,還影響到母親全身。產後身體各個係統,包括皮膚、眼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恢複,所以消耗精力的事情應等到產褥期結束後再去做。在產褥期內一定要休息好,不要過於疲勞。分娩1周後,若精神體力恢複較好,可以短時間的看書看報,掌握在半小時左右,不要使眼睛疲勞。

產後2周後,隻要不感到疲勞,可以適當地看電視、報紙、書籍。育兒日誌也可以記,但應避免寫一些很長的費神的東西。當然想把寶寶成長過程記錄下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此事可請丈夫參與,倆人記錄既可以增強夫妻間的感情交流,又給做了父親的丈夫提供了照料寶寶的方便。

在選擇育兒日誌本時盡量選擇寬格子的,鉛筆也宜用深顏色的。盡管叫日誌,並不一定每天都要記,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上網時注意皮膚清潔,可以擦隔離霜等,做相應皮膚護理。

小貼士

女性經過分娩,體力消耗很大,身體處於疲勞狀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複。這時如果看書、看報時間久,或是長時間的上網,都會導致視力疲勞。因此,產後應格外注意用眼衛生。

新媽媽產後“開奶”越早越好

有些新媽媽以為:認為開奶早不好,在產後24小時後才適宜給新生兒喂奶。而事實正好相反,開奶越早越好。

俗話說“開奶”,是指產後第一次給孩子喂奶。“開奶”早些好還是晚些好,近年來有不同的看法。以往人們為了讓新媽媽和嬰兒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主張“開奶”晚些好,一般要產後24~48小時才給孩子喂奶。“小天使”降臨人間以後,起碼要在出生後6小時才開始喂糖水,12小時後才開始喂奶。現在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新生兒應該早開奶。提倡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便可由醫護人員協助,開始吸吮母親乳頭,最晚也不應超過6小時。

嬰兒吸吮奶頭可以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又有利於子宮收縮,使子宮早日恢複,同時,新生兒也能及早得到營養豐富的初乳,可謂“一舉三得”。一般情況下,產後30分鍾即可哺乳。

母乳喂養為嬰兒最理想的喂養方法,產後泌乳是一種生理現象。新媽媽乳汁分泌量的多少,除了與乳腺發育的狀況有關外,還主要受腦下垂體的調節。嬰兒吮吸乳頭,可以刺激垂體,陣發性釋放泌乳素,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又可以刺激垂體釋放催產素,從而刺激乳腺及腺管的肌上皮細胞收縮,促使乳汁輸向乳管竇。

小貼士

初乳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和糖,是抗體的豐富來源。因產後頭兩天內初乳的分泌量多,所以目前越來越重視初乳的好處和作用。在不影響母親和新生兒健康的前提下,提倡盡量提早開奶,有利於嬰兒充分利用初乳內的抗體。

提早開奶和接觸新生兒還能及早建立母親和嬰兒之間的感情,對母嬰雙方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當然,孩子吸吮力過弱的,可適當延長喂奶的時間。至於難產的新生兒及早產兒,可以酌情推遲喂糖水或開奶的時間。

如果生孩子後不早些喂奶,垂體得不到刺激,泌乳素就不分泌,時間長了,即使嬰兒再吮乳頭,垂體也就沒反應了,或者奶量很少。有些母親很想給孩子喂奶,但就是因為開奶太晚,以致回了奶,想喂也不成了,這是很可惜的。

喂奶晚對新生兒的健康是不利的。喂奶晚的新生兒黃疸會較重;有的因出生後兩天不進食,發生低血糖,使腦部受到損害;有的發生脫水熱。因此,無論白天或夜間分娩,在分娩後的6小時內,隻要母親健康允許,就可以開始喂奶。在喂奶前,要先把乳頭洗幹淨,再讓嬰兒吮吸。

但是當新生兒吸吮比較困難,母親心情可能比較急躁時,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要堅持頻繁的讓孩子吸吮。這是最重要的。其二是在混合喂養時不使用奶瓶而用小勺喂養,這樣可以避免糾正乳頭錯覺。其三是在混合喂養期選擇奶粉時,盡量選擇味道不過於香濃的,近似母乳的。因為一般情況下,母乳的味道是比較清淡的。其四要保證母親的營養,多進食蛋白質豐富的湯水類食物,比如雞湯、鯽魚湯、排骨湯等。其五可以輔助加服一些增乳劑。其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坐月子的專業機構,由醫務人員指導采取綜合措施。

新媽媽忌經常使用電熱毯

電熱毯是冬季家庭理想的取暖用品。但是電熱毯並非人人皆宜,有些新媽媽使用後會發生不良反應。

買個電熱毯一鋪,又暖和又省事,還不用擔心煤氣中毒,所以電熱毯非常受打工者的青睞。與傳統的禦寒品相比,電熱毯確有使用方便、升溫較快、溫度可調等特點。可長期睡電熱毯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可忽視的副作用,它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電磁影響在使用電熱毯時,不論開關放在“升溫”檔還是“保溫”檔,站在地上的人用手觸摸躺在電熱毯上人的裸露皮膚時,電筆會發亮光;切斷電源後,這種現象也隨之消失。電熱毯的這種“帶電”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質量極好的電熱毯也無法避免。因為當人躺在通電的電熱毯上,就能感應相應的電壓。感應電流作用於人體各部,這個電流雖微小,但對嬰幼兒存在著隱性危險。新生兒、嬰幼兒組織器官比較脆弱,使用電熱毯所產生的電磁波會阻礙其生長發育。由於電熱毯是機械性升溫,可破壞人體的平衡機製,促使血壓升高,易使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發作。所以,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和腦血栓等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嬰幼兒和孕婦都不要在通電狀態下睡電熱毯。

據技術評定部門的報告披露,家用電器和各種電線所發出的電磁波對人體細胞有害。電熱毯等在使用和操作過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釋放出來,形成一種電子霧。這種電子霧充斥在空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東西,它容易引起人體生理功能紊亂,從而導致頭痛、失眠、健忘、孕婦流產、胎兒發育不良等症狀。

夜裏長時間使用電熱毯,人的身體容易產生依賴,導致人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降低,再加上被窩裏溫度逐漸升高,造成裏熱外冷,很容易著涼。

濕度影響使用電熱毯升溫,被窩內濕度也會下降。高溫低濕度容易使人幹燥上火或帶來其他危害。凡患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哮喘病者,若經常使用電熱毯,易引起咽幹喉痛、聲音嘶啞、咳嗽不止,從而加劇病情;凡患有口腔炎、慢性咽炎、喉炎、口腔潰瘍以及皮膚瘙癢、皮疹等疾病者,不宜使用,以免病情加重;因為使用電熱毯可使血液循環加快,血管擴張,從而加劇出血,所以胃出血、肺結核咯血、潰瘍出血與腦出血患者均不宜使用電熱毯。

如果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會使皮膚失水過多而加重幹燥,加上熱原子容易給皮膚帶來刺激,會使人的皮膚過敏、瘙癢,或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抓破後就會出血。長期用電熱毯的人大多都有這種症狀,經常從背部開始瘙癢,而且嗓子幹燥,難以入睡。

非要使用電熱毯和室內電暖氣的,溫度不宜調節過高;室內應適當透氣,或在室內放一盤水;平時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出現瘙癢症狀可適當吃一些止癢藥;洗澡時,水的溫度不宜過高,減少堿性洗滌劑使用,還可吃一些維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