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無常聽罷也是大奇,以前收走之人都是哭爹喊娘,跪地告饒。今日這人竟這般一反常態,道:“死都死了還管那麼多,走吧。”寧越聽罷也是無話可說,心道,還是正事要緊。先到了地府再說吧。
隨即,白無常抓起寧越肩膀,縱身一躍,便進入一法門中,轉瞬間又落於地上,落地之後寧越寧越隻見,眼前出現一條坑窪小路,但道路兩旁卻是開滿的無數殷紅花朵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想必這就是黃泉路了吧?不想竟是滿眼紅色,看樣子以前真是自己望文生義了。殊不知,這“黃泉”二字本指的是這路下的暗河,故名黃泉路。
一路無話不提,隻是走在其中時,寧越總是不自覺的想起曾經種種,雖克製自己不去想,但仍是不管用,記憶如開閘放水一般,撲麵而來擋都擋不住。寧越心下頓時奇怪不已。
其實寧越那知,這道路兩旁花朵正是那曼陀羅,又稱彼岸花。此花本是無甚特別,但其花香,能喚起死者生前記憶。當真是個彼岸花葉不相逢,那落迦因果莫匆匆。
行得一陣眼前出現一條河流,走到近前見立著一石碑,上書“忘川”
二字。河上立一石拱小橋。這必就是那奈何橋了吧。剛上得橋上,身旁立時顯現悠悠行人,神色各異。
走到奈何橋中,見橋上有一土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夫,手裏端這一碗湯,口中道:“喝碗忘川水煮的孟婆湯吧。”旁邊有一色呈玄黃的石頭,其上隱約可見類似於木紋的圖案,其上題有“三生石”幾字。噢,原來這就是三生石了。寧越不禁心道。
行人聞言紛紛駐足,貌似均是心知這孟婆湯為何物,麵色均是變幻不定,顯得十分猶豫不絕,過的一會。均都是站在那土台之上回望一陣,眼中似是有無限眷戀,便紛紛討了孟婆湯,一一喝下。
寧越心覺奇怪,便問道:“無常大哥,請問那土台有何用?”白無常想都沒想道:“那便是望鄉台了。原本是沒有的。”寧越正想發問,白無常卻道出了其中原委。
原來過了這奈何橋,在進入地府之前是有很長一段路的,進入第一殿時各路鬼魂尚沒有飲孟婆湯,鬼魂們對陽間的生活和親人們還存有眷戀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陰間的名山,企圖再回望一下陽間的情景,但他們卻無法望見。在這種思親欲見卻不得相見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作為第一殿閻羅的秦廣王因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聽聞此事,動了惻隱之心,命鬼差建築了望鄉台,並將其遷至天子殿旁邊,允準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因此,望鄉台又名“思鄉嶺”。
寧越聽罷,隻覺這陰曹地府,竟比那人間陽界,有人情味多了呢。想想真是諷刺得很,此間名為陰曹地府,隻給人是地獄般的感覺,而人世間卻是亂世濁流,萬民苦不堪言,那才是真正的地獄呢。至此寧越也才明白,方才那些人為何會是那般表情了。
不禁想到,那些愛過的人,那些無法放下的事,那些滾滾紅塵中數不清的悲歡離合都隻會隨著“孟婆湯”的緩緩入喉,永遠凝固於走在奈何橋上。在欲言又止、充盈淚水的黯然回眸間,化做縹緲雲煙,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陰陽永隔的遺憾?還是揮刀斬袖的決別?
真是步及黃泉路,踏上奈何橋。又見忘川河,相聚望鄉台。顫刻三生石,一碗孟婆湯。前世未廝守,今生亦無緣。
然而都已不再重要了。因為在飲過這孟婆湯後,一切都已淡然了。寧越想此間,不覺心中大痛,隻狠自己沒有那麼還魂丹,若是有那該多好。轉念又想到那夜前輩,若是他喝了那孟婆湯,不是會將生前種種都忘了麼?要是忘了,我找到他又有何用!
想到此間寧越隻覺簡直是晴天霹靂,腦子一片空白,自己真是太過莽撞,怎麼還是這般不搞清楚狀況,就輕下決定。現在如何是吧。完了完了。
那白無常見寧越這般變化,隻道是這人終於還是一普通人,難免留戀悲傷,勸慰道:“小兄弟,莫要多想了,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也去看一眼家鄉便喝了那孟婆湯吧。”
寧越聽罷,隻能是心中僥幸道,隻盼那夜前輩也沒喝這湯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