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做陽光老人
快樂坊
作者:唐學豐
“多讀書”是我學習做人的座右銘。在職時忙於工作,想讀點書談何容易。忙裏偷閑看一點,平心而論,片言隻字,無暇深思,如煙雲過眼,合書即忘。退休之後,正是讀書的好時光。但常見信誓旦旦,看書卻興味索然。退出崗位,回到家中,除了吃飯睡覺,把目光投向消遣,或者守著老窩,陪著老伴,讀好書用好書的傳統丟至九霄雲外,實在可惜。
我有些藏書,買時準備退休後閱讀。退休時又買了一些書,準備多讀一點。可我角色轉換後,受外界的影響,忘了“書”這個好老師,常常是4個老頭圍一桌,鬥地主、炒地皮。贏了,說是運氣好,輸了,說你牌技臭,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吵吵嚷嚷,不歡而散,傷了和氣。晨光初照,老友三五成群聊得有聲有色,我做了35年的老政工,第一次覺得腦子空空,思想落伍,嚐到了不讀書不看報的苦澀。懺悔之餘,我又捧起書本。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讀書也是如此,讀我喜歡讀的書。感興趣的事,不惜一切,一拚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像我們老人,要讀的書很多,麵麵俱到,好大喜功,什麼都讀,結果是書歸書,我歸我,沒有體會,沒有收獲,沒有書情,豈能堅持“多讀書”呢?多讀一點曆史,多記一點黨史,情更深,意更濃,讀書有了源動力。
學會自覺“充電”。我們退休了不能成為一本“閑書”,與書為友,獲得知識,補充營養,氣量大度,胸懷寬闊,不為名韁利鎖所動。隻有不斷“充電”,根治不必要的心病,才能思想年輕,活力永存,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我到單位去,有人對我說:你“生不逢時”,當幹部時,拿的是死工資,沒有外快,沒有油水,要是現在還在這個崗位上,一年的收入,勝過你過去的幾十年。我說:“童年時祖國解放,青年時應征入伍入黨,全是黨培養,養老金雖沒有公務員高,但也有幾千元,怎麼能說生不逢時呢?”
讀書健腦,健康長壽。我們老年人成名的思想已遠去,但讀書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欲望。那就是有個好心情,有個好身體,健健康康多活幾年,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為社會作貢獻。每當我們手捧一本好書,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吃透精神,便有“靜觀萬物皆自得”的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物我兩忘之感覺,更有漫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的生命從容。讀書,能釋去心靈深處對往事的雕琢,抹去一切心底留下的陰影,把世俗的煩惱托於過眼雲煙,全身心傾注在芬芳的書香裏,知理明誌,明辨是非,善知美醜,心情開朗,心靈純淨,才是一名新時代的陽光老人。
(責編:孫展)